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年轻就该追那山、看那海:南开公益讲座,田祥平校长开讲
午晴堂,这座有八十余年的礼堂,永远都是学生思想的殿堂,成长的造梦空间。在战乱年代,它曾激励众多学子笃定信仰;在和平年代,它以宽阔的胸襟,吸纳院士思想、名家观点。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午晴堂,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而且也是家校互通的桥梁。教育,这百年大计更是牵动着无数的家庭,如何为孩子做好志趣引导,如何为孩子制定生涯规划,如何应对学业中的焦虑情绪,都是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过程。
5月15日,周末公益讲座再次在午晴堂开讲。
针对当前教育热点话题,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重庆南开中学田祥平校长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为主题,为初三学子答疑解惑,鼓励他们立志、立业、立人,从容应对人生路上风险与挑战,专心求索心灵的广度、梦想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田校长以此引入本次演讲的中心内容——立志。
《尚书》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世有一番伟业者,无不立有一番大志,无不在大时代背景下学以致用,用于世,用于民。马克思的理想是为人类思想的进步提供动力;网球名将李娜在个人自传《独自上场》中提到,年轻时高远的理想造就了她现在的成就;特斯拉CEO马斯克的理想是星际迁移,让一百万人生活在火星。而对南开学子而言,坚持利国利民之公心,培养服务社会之能力的“公能”精神,便是“志”之所在,“趋”之所向。学校希望他们的志向务实而又高远,既要满足当下现实所需,又要持续给自己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动力。为此,田校长给孩子们有三条建议:首先要能养活自己,其次要能给父母养老,再者要能安顿好世界。志与才并,德与任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立业与立人。
自古以来,立志者总是“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因为实现志向并非一朝一夕,肩负重任也并非一种负担。就如何实现志向,如何解答自我的斯芬克斯之谜,田校长从三个方面做了阐释。
努 力
田校长用一副地铁站的图片做了生活哲学直观的诠释——成功的路从不拥挤。你若愿意选择自己的路,选择踏踏实实的脚步,就有通往向上的阶梯。因为这条路拒绝享乐主义,拒绝从众心理,需要持之以恒地奋斗。而在努力过程中去形成成长性心智,去拥抱困难、去战胜困难、去让自己变得更好。
方 法
单从求知而言,学习的内容是知识,但学习的目的是智识。不论是德国的“一”字形门把手,还是推门着力点的选择,都隐藏着生活的智慧,选对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好的方法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学习自然是改变自我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学习,如何能知行合一地学习,如何能终身学习,从来都需要学习者长久地思考与探索。有效的时间管理、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的记忆方式、良好的作业习惯都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作为成长的陪伴者,家长也要注意与孩子相处的方法,也不能只是简单的评价,而是要在沟通中发现孩子的个性,做好综合性评价。表扬努力、后天意志行为带来的良好变化。沟通重在接触,家长要去体验孩子的行为,在共同经历的基础上和孩子平等对话、理智交流。
成 长
在家庭中,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父母总是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成熟。“爸爸,你吵了我、冒了火,但是我还是不懂。”孩子最质朴的回答中,何尝不是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提醒?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去引领,更需要家长的陪伴。相互尊重,可以搭建畅通交流的桥梁,可以赢得彼此的信任,自然也能实现家庭教育的效度。共同阅读,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也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亲子之间一起运动,这种书本以外的沟通方式,似乎更能建立起亲子之间的协作关系,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在宁静的清晨,在广袤的大地上,一条条通往远方的铁轨。这是田校长为此次演讲选择的PPT背景。立志成才,莫过于成为一条路,以谦和的姿态承载世界;成才人生,恰如一条条铁轨,依靠坚实的枕木,从起点而绵延至远方,江河湖海,崇山峻岭,都是路途中最美的风景……
讲座由张莉花副校长主持。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参观了绿树成荫、好鸟相鸣的校园,了解南开的历史与文化。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愿光阴的故事里,每一个逐梦的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都有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