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讲坛

逐梦星空 九天揽月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沈力平院士莅临南开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永恒追求。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到“长征1号”运载火箭,从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到“神舟5号”飞船、“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再到“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乃至近日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顺利返回……每一个卓越的成就都如冬日的傲梅一般,不畏严寒、凌霜怒放、彪炳千古,作为中国人,我们心潮澎湃,更对中国航天人肃然起敬!

11月7日下午,重庆南开中学午晴堂座无虚席,全体师生翘首以盼,满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载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专家沈力平院士!他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中国航天发展成就与中国航天精神》的专题讲座。

1.jpg

沈力平院士:载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曾任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所长、中国空间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计划航天高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2.jpg

讲座开始前,重庆南开中学党委书记冉孟凯代表全校师生向沈力平院士致敬并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冉书记鼓励同学们,跟随院士的讲述,重温中国建设航天强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感悟航天人自立自强、矢志报国、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怀,并叮嘱同学们树立报国强国志向,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当下、努力学习,追随光,并成为光!

讲座伊始,沈教授向同学们谈及了他为何会选择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缘由——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他满怀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奉献的信念报考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随后,沈院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大量图片资料、精准数据和亲临感悟,向同学们介绍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战略及其技术体系、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历次飞行任务——载人航天近地轨道三大技术的突破,展示了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圆航天梦砥砺奋进、不懈追求的历程,以及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卓越发展成就。

5.jpg

沈院士以亲历者的视角,在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里程碑式成就的同时,强调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以及火箭技术的突破等,不仅是中国科技硬实力迅猛发展的体现,也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结晶。讲座中一个个故事的阐述、一张张照片的呈现,生动展现了沈院士等一代代航天人身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让同学们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并激励着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讲座在热烈氛围中圆满结束!学生代表向沈院士献上鲜花,以表尊敬和感谢。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认真思考,踊跃提问,沈院士耐心回答。沈院士播撒下的太空探索的火种,必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求索宇宙奥秘、投身科技创新的壮志豪情,未来更加努力投入到祖国建设的滚滚大潮中!

黎汶灵 高一5班

沈力平院士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及取得的瞩目成就。从上个世界50年代起,我国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制定并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让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以沈力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航天精神,把宝贵青春、聪明才智、满腔热血投入到祖国的事业当中,将拼搏与奉献书写在祖国的蓝天、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使我感触极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追随前辈的脚步,将航天精神实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祖国事业贡献力量!

罗婧宁 高一12班

中国航天事业经历70多年艰苦奋斗,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人敬佩;从过程上看,中国航天建设有自身定力,适合中国国情,坚持“三步走”战略,在不断探索与突破中,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航天系统,创建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并且有力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发展,让人赞叹;中国航天人勇担使命,为了祖国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不懈追求,令人动容!在新时代,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南开学子也应当发扬航天精神,不懈努力,敢于钻研,为成为时代接班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