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讲坛

全国178所学校1500余位专家同行齐聚南开,共话数智化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DeepSeek技术引领时代变革的当下,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智化如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高考备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突破?当重庆一诊联考落下帷幕,高考的号角已然吹响,我们又该如何鉴往知来,决胜2025?

为助力全市普通高中突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瓶颈,帮助高三教师增强2025年高考备考成效,2月22日,由重庆南开中学数智教育联盟主办的“数智化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暨2025年高考备考研讨会”举行。全国178所学校的1500余位教育同行齐聚南开,汇聚名校经验,分享名师智慧,携手共探数智化时代学校发展的新路径。会议分为“校长论坛”和“学科教师论坛”两部分,前者聚焦数智化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后者围绕重庆一诊联考的经验启示以及学科备考规划展开深入研讨。

校长论坛:数智化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校长论坛以“数智化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聚焦教育数智化转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议题,旨在通过前沿理念分享与实践经验交流,为学校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在主旨演讲环节,成都石室中学、西安铁一中、重庆育才中学、重庆南开两江中学的多位嘉宾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实践经验与思考。校长圆桌论坛则围绕数智化时代的教育探索展开讨论,分享各地学校的创新举措与成果。

论坛伊始,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建华代表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重要科教大区,因教而兴、因教而立、因教而强。区内高校林立、中小学众多,教育氛围浓厚。近年来,沙坪坝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国家级改革项目15项,获国家级基础教学成果奖11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近100%,信息化综合指数全市第一。同时,沙坪坝区先后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重庆市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沙坪坝区坚持以实验区为载体,打造数字教育七星联盟,推进教育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依托数字教育重塑教学体系,推广“个性化移动学习”模式,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子。

刘建华强调,南开中学积极作为,秉持“公能”理念,搭建“四有·五品”金课体系,依托“数智南开”推动跨校区资源共享与教研协同,为全区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沙坪坝区将加大校际互学共鉴、互促交流,紧紧抓住数字教育新赛道,持续深化全程应用、全域共享、全面创新,以数字化激活教育发展新动能,赋能沙磁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主旨分享:教育创新与人才培育

在专家主旨分享环节,多位教育界嘉宾围绕教育数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图片3.png

成都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田间作《数智化赋能学校发展》主旨分享

嘉宾简介

田间,成都石室中学党委书记,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十一届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领航工程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第十届、第十一届会长,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督学,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分享内容

田间分享了学校在数智化教育方面的经验。他提出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终身学习、主动反思和追逐职业道德的习惯,他介绍了学校在思想、智慧、行动方面的具体做法。田间指出,通过数智化赋能,学校推动了跨区域资源共享,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

图片4.png

西安铁一中学校长助理、语文正高级教师马宁作《基于学情实施的教研活动》主旨分享

嘉宾简介

马宁,西安市铁一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校长助理。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西安市骨干教师、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语文分中心主任、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库成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长期负责学校教研以及高三管理工作。

分享内容

马宁强调教学教研的核心是解决方法问题,他介绍了学校在制度体系保障、课堂教学研究、练习与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特别是通过教师考试、课堂评价改革和练习设计优化,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

图片5.png

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党总支书记赵清芳作《立足校情明重点,抓住机遇促发展》主旨分享

嘉宾简介

赵清芳,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党总支书记。全国第三届语文百佳教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师”,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学员,成都市委组织部教育系统“十大优秀人才”培养对象,成都市“蓉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成都市党代表,成都市教育局教师和校长培训评审专家组成员,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

分享内容

赵清芳分享了学校的办学举措。她介绍了学校的六大校情特点,包括紧密的校际关系、航空特色、地理位置优势等,并围绕这些特点展开具体的办学思考和实践。她强调,学校通过明确办学定位、抓实队伍建设、整合资源等措施,推动了特色发展和品质提升。

图片6.png

重庆育才中学副校长、教育部全国高中骨干校长夏颖作《行知精神铸魂,因材施教育才——重庆育才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主旨分享

嘉宾简介

夏颖,重庆市育才中学副校长,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英语特级教师、教育部全国高中骨干校长、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学外语教学专委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曾荣获全国第五届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高考英语学科命题专家。

分享内容

夏颖分享了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她指出,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通过课程多元化、因材施教、国际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等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她介绍了学校在五大学科竞赛、国际课程班、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绩。

图片7.png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李南兰作《公能立根,素养致远:中新教育融合视角下的育人范式重构》主旨分享

嘉宾简介

李南兰,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副校长,重庆南开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状元名师,区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评审专家库成员,全国百佳美育校长,重庆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重庆市教育学会德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市级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分享内容

李南兰分享了南开两江中学在数智化时代重构育人范式的探索。她从新加坡教育模式中汲取经验,结合南开中学的实践,提出通过价值观引领和全球视野结合,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人才。她分享了学校在课程融合、实践活动、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如何通过数智化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校长圆桌:数智时代的教育探索

在校长圆桌论坛中,重庆南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力,重庆黔江中学党委书记杨举波,重庆大足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邹勇,重庆合川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仁翔以及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陈传霞,围绕“数智化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校长们一致认为,数智化时代为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学校需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拔尖创新人才。重庆南开中学党委副书记吕珍律主持论坛。

图片14.png

肖力强调南开中学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教材深度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

杨举波分享黔江中学引入外部资源、结合本土教学实践,利用数智化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管理能力。

邹勇指明区域高中在数智化转型中的挑战,提出大足中学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利用数智化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吴仁翔介绍合川中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陈传霞探讨通过多元化课程体系和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办学水平。

学科研讨:高考备考的智慧赋能

2025年重庆一诊联考分析暨高考备考研讨会在九大学科分会场举行。研讨会聚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备考策略,汇聚全市教研机构领导、教研员以及各学校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和学科教师等教育界精英。邀请到37位来自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一线名师,带来极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讲座内容。会议结束后,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这些讲座如同一场场思想盛宴,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为备考工作带来全新思路和方向。

语文学科研讨会

图片27.png

重庆南开中学陆平:一诊试题分析

陆平详细分析了高三一诊试题,强调试题融合学科核心价值与生活气息,典型题如“闲人”对比、熵增论述等体现教考衔接与思维深度。

图片28.png

深圳外国语学校周鹏: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及高考备考策略

周鹏从“器、术、法、道”四维度解析命题趋势:语料选择“正、新、丰、联”,知识考查淡化术语、强化语境分析;命题注重系统逻辑思维与人文价值导向。他提出“四懂”备考策略——懂心脑运动、懂文本章法、懂题干分析、懂解题模式。

图片29.png

重庆一中史瑞:尊重个性,回归常识——浅谈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史瑞细化复习规划,分板块强调信息类解题速率、文学类审题规范、古文教材落实及写作提纲效度,提倡“回归常识”理念。

图片30.png

重庆南开中学杨彦虎:语文二轮复习操作路径

杨彦虎阐述二轮复习逻辑起点,聚焦“复习定位”与“目标达成”,强调针对性操作路径,最终实现从“知识覆盖”到“能力内化”的系统跃升,确保复习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数学学科研讨会

重庆第八中学罗毅:一诊试题分析

罗毅就重庆市2025年首次联合诊断检测进行质量分析报告。通过"试题评析"与"测量数据分析"双重视角,系统解构本次大联考的命题特点与实测数据,为后续备考提供科学依据。

吉林省教育学院李宇: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及高考备考策略

李宇以"千丝理络探幽径,百舸争流借东风"为主题,分上下午两场展开深度研讨:上午场聚焦近五年高考命题轨迹,通过溯源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背景,揭示新高考改革趋势;下午场则直击当前复习痛点,从知识体系重构到能力进阶路径,提出具有前瞻性的二轮复习优化方案。

图片33.png

西大附中廖海波:靶向突破,合作共赢——从考点重构到课堂实践

廖海波基于对2021-2024年高考真题的逐题对比研究,结合一线教学实例,创新性提出分层备考策略:针对普通学生强调基础题型"三过关"训练法——审题过关、规范过关、错题清零,而对优等生则设计"压轴题攻关五步法",通过变式训练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图片34.png

重庆南开中学陈菊仙:把握关键题,抓住关键分——2025 年数学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陈菊仙系统呈现该校数学教研组的备考智慧,从关键题型的识别标准到增分模块的精准施策,展示了"靶向突破、分层提效"的二轮复习范式,其独创的"三类临界题突破模型"引起与会教师的深度共鸣。

英语学科研讨会

图片35.png

重庆第八中学邹凌云:一诊试题分析

邹凌云深入剖析一诊试题,给出后期高考复习建议。他指出语言知识强调应用性和英语思维培养、丰富语篇知识树立科学英语学习观。

图片36.png

东北师大附中乔阔: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及高考备考策略

乔阔分享高效备考的方法,指出二轮复习应合理利用工具,让AI成为帮手。同时她以“高考试题研究”为题研究了高考试题文本来源以及文本中地道高级的表达替换,并从高考题型出发分析各题型分别考查的能力,读后续写部分,她指出既要get到作者和主人公的情感,又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她展示了Deepseek的写作思路,值得大家借鉴。

图片37.png

重庆第一中学喻晓艳:“三化”训练法——例谈高三英语冲刺复习

基于高三下期老师们英语教学及复习的困惑,喻晓艳将整个一中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备考经验倾囊相授:序化训练、精化内容和深化指导。她认为所有层次、所有类型的学生都值得被关爱,在场老师深受触动。

图片38.png

重庆育才中学钟利芳: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策略探究

钟利芳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2025八省联考题和浙江首考题为例深入分析了听力和阅读理解考查的各项能力,他多次强调老师们一定要吃透新课标。

图片39.png

重庆南开中学许黎:固本强基,聚力创新——高三复习经验分享

许黎分享了南开中学一轮二轮复习方法,强调二轮复习分版块阅读训练的重要性,“练习必上钟,练后必反思”,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终身学习观。

物理学科研讨会

图片40.png

重庆南开中学徐炳:一诊试题分析

徐炳从2025年重庆一诊物理试题出发,详细剖析每个小题的考点、重难点、得分情况、区分度和难度系数,并对标历年高考试题,为大家带来丰富的审题技巧和建议。

图片41.png

重庆第一中学翟佑彬: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翟佑彬结合重庆2021-2024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以及新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要求,指出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考查在新高考中的重要性,为高考复习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图片42.png

川外附中赵逸庶:高考备考策略

赵逸庶从高考物理试题的知识点分类、考点分布、命题趋势、复习痛点和对策等角度,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和备考经验,为高三后期复习提供了详细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图片43.png

重庆南开中学朱军亮:物理学科复习的“打怪升级”, 我们有这些“上分攻略”

朱军亮从学科特征、学情特征、备考效度等维度,针对物理学科复习的痛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了二轮复习的重要意义和目标,针对物理学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上分攻略”。

化学学科研讨会

图片44.png

重庆南开中学徐新琦:一诊试题分析

徐新琦深入剖析历年高考与本次一诊联考的试题考点,结合联考数据精准分析学生能力考查情况,为教师后期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与改进方向。

图片45.png

重庆南开中学曾晖: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曾晖从高考命题角度出发,解读重点知识考查方向,强调基于教材的核心素养培养,助力教师优化教学策略。

图片46.png

巴蜀中学叶礼华:高考备考策略

叶礼华以“五问”思维模式和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小专题为例,分享二轮复习备考经验,明确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的备考方向与复习策略。

图片47.png

重庆第一中学曹洪凉:三新背景下,优生的培养

曹洪凉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围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入学习,详细阐述“三新”背景下优生培养的关键策略,为教师精准教学与学生能力提升提供了清晰思路。

生物学科研讨会

图片48.png

重庆市教科院杨洪斌:高考备考策略

杨洪斌介绍了高三生物学高考备考策略,特别是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出发,分析高考生物试题的难度、备考的误区、有效应考的方法以及考试注意事项和建议。

图片49.png

重庆南开中学张霞:新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张霞认为新高考命题以核心素养为引领,通过情境化、开放性试题推动教学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教师需重构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探究与高阶思维训练,以适应选拔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图片50.png

重庆南开中学王晶:一诊试题分析

王晶指出生物学科正从“知识记忆”转向“思维锻造”,备考需紧扣“核心素养落地”与“真实问题解决”两大主线,以“高频错题解剖会”“命题人视角研读”为抓手,实现从“答题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质变,为新高考改革下的学科育人目标赋能。

图片51.png

重庆第一中学赵尧:三新背景下的生物学复习漫谈

赵尧强调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通过分层教研、专题深化、情境迁移和精准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应试能力,同时直面新高考改革中的挑战与机遇。

政治学科研讨会

图片52.png

重庆第一中学何忠良:高考备考策略

何忠良指出,高考政治主观题普遍得分较低。他首先分析了新教材背景下重庆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按教材顺序梳理知识结构,并提出复习建议,强调把握命题思路与规律,以提升解题能力。他还分享了高三一、二、三轮复习的侧重点及时间安排建议。

图片53.png

西大附中隆维华: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隆维华通过高考大事记展示了高考历年变化的主线。他指出,高考命题从知识复现、知识迁移与转化的知识主导型特征,逐渐转变为注重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考查。

图片54.png

西大附中李朝彬:一诊试题分析

李朝彬从政治试题的“形”“神”与高考试题高度一致的角度出发,以一诊政治试题为例,指出试题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读懂情境,进行有序思维。他强调非选择题答案设计应遵循事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并通过展示真实样本数据,分析一诊试题的质量及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图片55.png

重庆南开中学任利群:新高考背景下——以“问”导向的备课规划及应考策略

任利群以Deepseek等热门AI工具为例,引出“问”的重要性,认为“问”能体现提问者的学科素养。她强调,应考策略的系统性规划需要具备整体性、连贯性、探索性和反思性。

历史学科研讨会

图片56.png

重庆南开中学郑大治:重庆市“一诊”考试(康德卷)试题分析

郑大治通过详实数据剖析“一诊”试题,从必备知识、能力要求、核心素养等方面展开分析。他指出,复习需注重教材主干知识,构建通史体系,强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总结主观题答题模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严格要求考试细节。

图片57.png

重庆第一中学张宏森:高2025届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张宏森从真题入手,围绕必备知识和学科能力展开二轮复习策略探讨。他强调策略把控、典型阶段分析、专题研究、题型专练与查缺补漏,提出以概念化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信息提取、知识调用、文字表达能力,为备考提供实用指南。

图片58.png

重庆南开中学程琳:时代演进与命题迭代——新高考时代重庆卷的学理审思

程琳凭借多年命题与阅卷经验,从重庆卷的使用历程、旧教材新高考到新教材新高考进行深入剖析。他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解读命题逻辑与阅卷心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严谨且有趣的备考指导。

图片59.png

重庆第八中学陈国祥:浅谈高三复习的节奏和章法——以重庆一诊、二诊为视角

陈国祥引用经典智慧,从“道、法、术、器”维度分享高三历史复习策略。他强调以新高考改革为指引,培养学科素养,遵循学术规范,构建系统化复习框架,引导学生以历史眼光审视世界,培养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地理学科研讨会

图片60.png

重庆第一中学吴文成:2025高三一诊试题分析

吴文成强调一诊后复习应夯实基础、深化原理理解,注重情境化命题与答题规范。

图片61.png

重庆南开中学张特:管中窥豹  谈命题趋势;见微知著  探备考良策

张特指出"无情境不命题"的命题导向,主张通过生活实践、社会热点等真实情境考查核心素养,备考需回归教材构建思维模型,强化区域分析与错题反思。

图片62.png

重庆南开中学伍国凤:高考备考策略

伍国凤分享南开教学与复习模式,新课阶段重概念深度解析与原创试题训练,复习阶段实施专题突破与真题演练。

图片63.png

重庆第八中学邓升宇: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邓升宇提出优化课程整合初高中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研学活动提升实践力,建议教师加强教研协作,建立高频错题熔断机制,实施课堂吸引力提升与个性化辅导策略。

高考是学生人生的关键节点,提升备考与应考能力是教师的使命。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2025年高考备考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一次深度探索。通过名校经验分享和名师引领,研讨会为全市高三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备考方向和实用的教学策略,将帮助教师们在备考中精准发力,提升备考效率。

本次“数智化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暨2025年高考备考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论坛,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创新为引领,以实践为驱动,共同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