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讲坛

青莲紫家长学校丨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亭谈助力成长

微信图片_20250304161829.jpg

“放心让孩子试错,帮助他化解心里的波澜,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面对人生。”3月1日,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院兼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亭做客重庆南开中学“青莲紫”家长学校文化素养课堂,围绕高校选择、家庭教育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展开深度分享。近千名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现场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助力学生成长。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教育反思: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

于亭强调,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教育生态。他指出,AI通过海量数据模仿人类写作、解题甚至创作,但其本质是“无情的机器逻辑”,缺乏对人性与道德的感知。他呼吁教育应回归本质:“人类最后的堡垒是自由意志和批判性思维。”面对技术冲击,学校需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而非沦为数据的附庸。他建议家长引导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夯实人文底蕴,并警惕过度依赖技术导致的思维惰性。“未来教育需转向培养‘允公允能’的完整人格,而非知识容器”,他总结道。

针对家长关心的“AI辅助写作”问题,于亭直言:“工具便利性不应掩盖独立思考的价值”“技术无法替代人性的温度”。他建议学生坚持手写、阅读与深度思考,以抵御技术对心智的侵蚀。他表示,未来的教育需在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之间寻找平衡,正如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所倡导的——既拥抱变革,又守护人性内核。

家庭教育新范式:从“包办焦虑”到“放手成长”

于亭结合自身育儿经历,剖析当代家庭教育的困境。他坦言,许多家长陷入“包办式焦虑”,以“为你好”之名过度干预孩子选择,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丧失自主性。他以自己孩子为例,尽管担忧孩子选择冷门专业的前景,但最终选择尊重,而孩子也在牛津大学攻读古典学博士,证明了“热爱比功利更重要”。

于亭提出三条家庭教育建议:

倾听而非评价:家长应成为孩子情绪的“安全出口”,避免以“正确”标准压制真实表达;

试错教育:允许孩子经历挫折,培养应对失败的心理韧性,“摔倒后自嘲一句‘今天见鬼了’,远比完美主义更有益”;

亲密关系共建:父母需在“守护与放手”间找到平衡,既要树立榜样,又要避免以“爱”之名施加情感绑架。

文理之争与大学选择:破除偏见,拥抱多元

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文科衰落”与“专业选择”问题,两位专家给出全新视角。

于亭直言,社会对人文精神的需求从未消失。他谈到,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生涉足政界、传媒、文化等多个领域,古籍专业学生甚至成为省部级领导,并以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治理。“文科培养的是洞察人性的智慧,而非即时变现的技能。”他鼓励学生根据志趣选择专业,“若热爱文学,不必屈从热门,顶尖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同样能铺就广阔道路”。

他指出,要有长远规划意识,本科教育应夯实基础,研究生阶段再聚焦应用,自主学习能力比专业标签更重要。要注重学科交叉,学科交叉环境塑造多元思维,可以在碰撞中拓宽认知边界。

讲座尾声,于亭与家长就专业选择、交叉学科发展等话题展开互动。无论是技术冲击下的价值坚守,还是家庭教育中的权力让渡,亦或是文理选择的祛魅与重构,核心皆指向“人的成长”——唯有尊重个体独特性、培养独立思考力,才能让孩子在不确定的未来中,走出“有尊严且自由”的道路。正如于亭所言:“父母的终极使命,不是打造‘完美作品’,而是目送孩子走向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

20250304161829223.jpg

据悉,青莲紫家长学校下一期将聚焦人工智能与科技伦理,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土木及环境工程系教授王幼行带来主题为《顿悟时刻:AI探索之旅》的分享。欢迎广大家长关注“重庆南开中学青莲紫家长学校”公众号,了解活动详情,及时预约报名。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