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体艺

承古韵之声 奏国风之美丨重庆南开中学国乐团在施光南大剧院举行专场音乐会

中国传统民乐乐器有“八音”,即金、石、土、革、丝、竹、木、匏、竹。这些独属于华夏民族的乐器,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首首余音绕梁的曲子。新时代的青年让民乐声声入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7月21日19:30,重庆南开中学国乐团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举行“津南雅韵·琴诉”专场音乐会。

第一篇章·国风

第一章节主要演奏《印象国乐·大曲》《山语·幻》《云想花想》。尤其是《印象国乐·大曲》,恢宏的曲乐声中交织着苍凉、壮阔、奔涌、浩瀚,呈现出昂扬激荡的音乐语言。

第二篇章·《红楼梦》曲五首

《红楼梦》是高中语文课标中整本书指定书目之一,中国古典文学以文学鉴赏的形式分析作品是惯常教学路径,但以音乐演出的形式呈现,也是重庆南开中学的创新与尝试。演出中,南开校友、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周欣亲临现场,演唱《枉凝眉》《分骨肉》等曲目,从而将文学与艺术有效融合,呈现古典悲剧之美。

第三篇章·家园

第三章节演奏了《敦煌》《我的祖国》《太阳颂》。民乐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音乐,是最能表达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的。这三首曲子,或再现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或歌颂中华民族的自新自强,或将巴渝民歌搬上舞台,从不同角度来沁润新时代青少年的家园情。

民乐,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音乐会的最后,重庆市音乐协会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光宇先生与学生们一起,演奏了《良宵》和《赛马》《花好月圆》,将音乐会推上高潮。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诗可以乐,情可以音,丝竹之雅,雅中显正,正中有韵。本场音乐会,是南开课程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刘光宇先生在音乐会上鼓励南开学子,传承好民族瑰宝,用丝竹管弦奏响民族乐章。

此次音乐会是重庆南开中学在新课程改革探索中的一个缩影,学校将南开育人理念融入新时代教育发展之中,创“四有·五品”金课,为学生打造多元发展路径。在美育方面,传承“以铸以陶,文质彬彬”的南开艺术思想,在校内遵从学生兴趣,开设艺术选项教学,增加场景体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外参与交流与演出,历练艺术团能力,拓宽沟通平台。

南开国乐团前身是1942年学校成立的“正声国乐社”,是重庆市第一支民族管弦乐团。1998年,学校重新组建民乐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支编制完备、演奏精良的学生乐团。近年来,在乐团指导老师钱静的带领下,民乐团不断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料,让民族音乐与时代同频共振,大力传承正声雅音,奏响民族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