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工作

“双新”示范 家长课堂丨亲子沟通·言者有心,听者如意——南开中学《非暴力沟通》“云上”读书会

因开启一扇窗,看见全新世界。

历时七周,从1014日—1125日,每周五晚七点,我校三位心理老师与家长一起“云端”相会,共读一本书,同聊一话题,畅谈亲子沟通的艺术。在每周两小时的读书分享中,有深情领读的家长,有耐心分享的班主任,有给出专业建议的教研员,也有来自新疆的同行探讨。此次读书活动,既是对亲子沟通方式、策略、习惯的探讨,也是我校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的新尝试。

“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亲子之间,如何规避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误会?

如何把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教育契机?如何去除情绪的萦绕,留下舒适的表达?如何变直言不讳为直言有讳?……针对这些家庭场景下的亲子沟通问题,老师和家长们借着《非暴力沟通》一书,对亲子交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重新构建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方式,使我们的言语不再只是出于习惯的自动化反应,而是牢固地建立在觉察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有意识的回应。

要达到让双方都能发自内心的相互给予,我们需将注意力聚焦在四个方面——它们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我们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只是说出人们做了什么。

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呢?

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

第四个要素——一个具体的请求,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让我的生命更美好,我的请求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著。该书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

1.png

《非暴力沟通》书籍封面

老师、家长怎么说?

控制教育时长,控制音量,就事论事。简单问题处理不超过5分钟,复杂问题处理不超过15分钟。

 ——尹老师

父母的理念需要先改变,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孩子,需要多实践,刻意练习。

——王老师

家长的认知和意识很重要,带着觉察和孩子共情。首先深呼吸,其次关注事情本身和背后的原因。

 ——蜗牛妈妈

父母和孩子沟通方式有多种,书面的文字就是一种,比如书信、卡片、短信,文字经过过滤,就更为理性。

——龚老师

允许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家庭和谐的氛围对教育孩子是有加持效果。

——子涵妈妈

亲子双方对惩罚的认识和理解也很重要。惩罚是否合适,需要在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不断调校。

——邓老师

不带敌意的坚决,内心要有原则和尺度,事先沟通好,有你来我往的交流。渗透孩子内心深处,内化成为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王老师

参与者怎么说?

7周的读书会,在真实的案例分析和新鲜的演练经验分享中浸泡式成长,理论直接指导了生活实践,尤其是在疫情网课期间容易爆发亲子矛盾的时刻,参与的家长都表示受益匪浅。

我的收获,对沟通有了更深的理解。沟通的需求是什么?是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非暴力不仅仅是用温柔的语言去说,而是看到自己的目的,在乎的只是改变他人来迎合我的需要吗?而是背后是否可以放下我的主观评判,去观察,去感受。我的感悟,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渴望爱,不管是倾诉还是倾听,都是爱的呼求和爱的表达。最后我想说一下读书会,我们读书会的氛围非常开放,坦诚,安全,虽然不曾相识,却如同认识许久的老朋友,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盛会,非常感谢大家的这一段时间的陪伴。

——夏子涵妈妈

反求诸己。参与读书会讨论的好处在于扫除自身知识的盲区以及突破边界。“优秀”的父母大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都有种天生的紧迫感,总觉得时不我待,找到问题,各个击破,改变孩子,摆脱困境。现在想来,那可能只是大多父母的一厢情愿。为人父母者,终究只是追随在孩子背影里的深情眼眸,所有的改变都只能是从孩子的内心自由生发,父母最重要的影响就在于日常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培养家人之间好好说话的能力。先贤圣人孔子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好说话不应该只是单向输出。家长若能学会遇事静三分思七分,进而采用非暴力的沟通技术,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勇气直面情绪的堵点,方能化困境于无形,为成长助力,或许这才是身为父母的必修课吧。  

 ——参与家长王嘉

4.png

这次读书分享,恰逢疫情封控在家。通过老师们的分享,打开思路,习得了很多和家人沟通,孩子沟通的新方法。第一,特别是在表达之前与对方的共情,而非只以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第二,冯老师提到的不带敌意的坚决,内心要有原则和尺度,事先沟通好,有你来我往的交流。渗透孩子内心深处,内化成为行为准则的一部分。这对我启发很大。争取在家和孩子的沟通少一点对立,多一点理解。能够保持沟通通道的畅通。学到老才能活到老,我想人都是在每一个阶段中作茧成长。所以,保持学习和吸纳的心态去丰富自己的中心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特别很感谢公益读书会的分享。正能量满满。

——参与家长任利群

5.jpg

我参加读书会的初衷是想通过学习,解决与青春期儿子的相处之道:在与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让叛逆的孩子接受自己的一些建议?儿子刚上初一,学习科目,学习时长一下被加大,情绪波动比较大,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也不做交流,作为孩子的妈妈看到这种感觉就跟担心。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地方:非暴力沟通时,我们不要尝试分析语义,而是用心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沟通才是有效的,不再是语言的你来我往,而且心灵的坦诚相待,内心也逐渐变得平和安宁。一旦我们发现心底深处的感受和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那个时候,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参与家长文静

心理老师怎么说?

任何心理学技术的意义,首先需要学习者想要改变的动机,然后通过外化行为的练习,体验内在力量的改变,看到自己真正的需求,提升自我觉察、选择与控制。非暴力沟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技术,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觉察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并在合理表达的基础上,达成双方需求的满足。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该技术的前提是,足够了解自己,也真正愿意去看到对方,相互理解,而不是只为了实现自己当下看到的利益。

 ——邹邹

最近内卷这个词频繁地被使用,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焦虑”。大家总是无形地被各式各样的“焦虑”所裹挟,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要“奋力”前行,结果身心疲惫。也许我们得停下来,好好体悟一下自己的这些“焦虑”。非暴力沟通给我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可能。它虽然是一个讲述沟通交流的读物,即如何非暴力地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它的核心( “爱自己”)却能帮助我们,在这纷繁地世界里,慢下来,静下来,如何看到我们自己内在的需要和他人的内在需求,如何去平衡这个两种需求。那么我们将会找属于自己舒适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冯老师

愿意与人连结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表现,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表情、动作、语言和他人沟通的同时也很希望他人能继续与我们连结。如何能让交往继续?这牵涉到一个核心问题:人与人之间的愿意继续交往的因素是什么?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视角:满足双方的需要,如果不能全部,至少是部分,或者未来有希望满足。作者认为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是满足需要的四步,既站在自己的角度,也站在对方的角度。这是难点亦是重点。

 ——薛薛

微信图片_20221119201414.jpg

我们为什么一起读书?

读书,便是以体恤式的温柔,消解那些生活中的困扰。

书,一个人也能读,为什么我们要组建团队一起读呢?每个参与读书的人都会带来千姿百态的生活体验和领悟,藉由书籍的知识框架引发思考与反思,领悟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为什么要组建教师、家长团队共读呢?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情,需要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 经验和教训,需要不断更新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教育好孩子,仅靠生活经验也是不够的,仅凭书本知识也是不行的。理论与经验要相辅相成。教师团队拥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家长团队拥有丰富的育儿经历,在非暴力沟通理念的指导下,家长分享鲜活的亲子沟通案例,教师提供专业的教育视角,心理老师分享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一情境的多视角探索,丰富认知,打开视野,具体指导,直接行动。

阅读摘抄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看有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非暴力沟通提供的是人与人得以连结的底层逻辑,而这个连结首先从与自己开始,从“认识自己”这样一个源头的探寻开始建立与自己的友爱关系,再推己及人,与他人建立带有尊重、理解和关爱的联系。”

“后来,我发现了一种具体的沟通方法:它包含表达与聆听,能让我们由衷地给予,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连结,并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我称这种方法为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重新构建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方式,使我们的言语不再只是出于习惯的自动化反应,而是牢固地建立在觉察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有意识的回应。”

“当面对别人的评判或指责时,我们通常报之以防卫、回避或攻击。而一旦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在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去诊断和评判,我们就能发现内心深处的善意。”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会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面对孩子,我们既是师长,也是交流中的主角,平等的沟通,理性的思考,温情的表达,宽心容物,平心论事,潜心观理,静心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