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五品 铸课成“金”丨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高中语文研修班走进南开
10月22日,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高中语文研修班走进重庆南开中学。南开中学语文教研组与全市同仁举行“‘四有·五品’金课工程语文学科课例展示与研讨”观摩交流活动,展示了首批高中市级课程创新基地——厚蕴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的丰硕成果。
活动围绕真实课堂展示、依据“四有·五品”金课评价量表,开展语文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研讨,为一线教师提供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指导。通过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活动类课程实施策略分享,加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对“教考衔接”的专业分析和解读,明晰语文教学的内容与运行逻辑。
在“四有·五品”金课工程语文学科课例展示活动中,南开中学语文组李亚杰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文学短评”的写法。李老师从《东坡志林》记载的佛印大师点评苏轼诗作的一件趣事说起,巧妙地设置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精准地抓取“文学短评”概念中“简要”“分析”“评论”等关键词。接着,他以6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作为课堂研讨文本,以小组合作开启了一场师生、生生互动的生成性文学短评写作之旅。
南开中学语文组孙小韵老师带领学生做了《让“概念思考”卷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探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术性著作的阅读技巧。孙老师以“明清评点四人组”——金圣叹、毛宗岗、李卓吾、脂砚斋导入,并将他们的阅读技术归纳为四种“技术流”,瞬间点燃学生热情。课堂紧扣“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追问质疑等,教会学生研几析理、精准定义的“技术”,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提取、抽象等方法来阐释概念、辨析概念,并运用“概念”这一工具去阅读《乡土中国》这一类学术性著作,最终形成“概念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在南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杨彦虎老师的主持下,各位老师围绕“四有·五品”金课课堂的构建展开研讨。高一备课组组长李青老师、高二备课组组长田晓飞老师以及唐志欢、刘晓迪老师作了分享交流。老师们普遍认为李亚杰、孙小韵两位老师的课例展示,虽然在内容和风格上各有千秋,但有着共性——目标聚焦,分析有据,引导有法,思路清晰,有问有学,充满温暖、自由的力量,真正做到了“追光”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闪闪发光。这正是南开中学“四有·五品”课堂教学主张的真实呈现。
重庆市学科名师、沙坪坝区兼职教研员、南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刘春玲老师作了题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实施》的专题讲座。刘老师首先谈到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发生极大变化,对学校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带来挑战。在此背景下,要将“四有·五品”教学主张融入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并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实施中以“素养为本”促进“活动展翼”。随后,刘老师展示了语文课程创新基地活动类课程学生的创意化设计和多样化作品,赢得阵阵称赞。
重庆市高中语文学科名师、沙坪坝区学科带头人、南开中学督导室主任陆平老师作了题为《“教考衔接”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价值——以现代文阅读为例》的专题讲座。陆老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分析了“教考衔接”常见的几种关联形式:适度关联、着意关联、增强关联、深度契合。他结合高考真题进行深度剖析,以此指导教学、课程创新,提出重视“任务”、重视“知识”、知识为基等理念。讲座角度新颖,见解独特,酣畅淋漓,让与会老师大呼过瘾。
“四有·五品”是重庆南开中学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总结提炼的课堂教学主张:“四有”侧重于课堂教学实施,指有学、有问、有光、有谦;“五品”侧重于课堂教学效果,受启发于传统文化“五行”,指流畅(水)、热情(火)、建构(木)、创新(金)、收获(土)。重庆南开中学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坚持聚焦真问题,统筹破难题,联动研课题,建制防跑题,逐步深化对“四有·五品”的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务实、更具特色、更富创新。
此次活动让各位老师共同见证了“四有·五品”课堂教学主张的生动实践,促进了南开教师与重庆市众多优秀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为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