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重大+南开+树人丨大中小艺术思政育人共建暨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创编启动

“中国不亡,有我!”百余年前,张伯苓目睹国帜三易、山河破碎,对师生民众振臂疾呼,强调中国未来之命运,全在人才,以新教育培养公正无私、学有专长的干才,方可富国强兵、抵御外辱。从1904到2024,因爱国救国而诞生、因富国强国而成长的南开,“爱国奋斗”始终是主题主线,“公能日新”始终是核心价值。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开大学时提及张伯苓老校长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强调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2024年11月11日,为让新时代青年学子回答好“爱国三问”,重庆大学、重庆南开中学、树人小学大中小艺术思政育人共建暨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创编启动仪式在南开中学举行。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琼,市文旅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市文联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程联群,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副处长万念平,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徐冀、副秘书长施政,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李阳模、常务副院长范蓓、副院长马欣,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建华,沙坪坝区树人小学党委书记杨志渭,重庆南开中学党委书记冉孟凯、校长肖力、党委副书记吕珍律,本剧导演、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教授赵虎,本剧编剧、重庆大学校友、重庆演艺集团二级编剧刘阳和,本剧导演、重庆南开中学团委书记于子超等出席仪式。

重庆南开中学党委书记冉孟凯致欢迎辞。他谈到,2026年,是重庆南开中学建校90周年,也是张伯苓校长诞辰150周年。学校创编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一则是为校庆献礼,二则是为了更好弘扬张伯苓先生身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教育情怀。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既是一堂美育课,又是一堂思政课,对打通大中小艺术思政育人通道、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南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力介绍了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与南开话剧传统。他谈到,张伯苓老校长和他的弟弟张彭春先生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先行者”,1909年,南开中学上演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正是张伯苓编导的《用非所学》。肖力表示,从天津到重庆,从渤海之滨到嘉陵之津,重庆南开赓续话剧传统,80年代创立的“雷雨话剧节”延续至今,非常好地发挥了美育育人、艺术思政育人的作用,丰富了南开的校园文化,成为每个南开学生美好的青春记忆。

该剧编剧刘阳和介绍了剧本创作思路。他表示,创作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不是简单撰写“张伯苓在重庆”,而是宏观着眼“张伯苓的一生”、微观聚焦“张伯苓在重庆”,从中进行精神提炼,从而展开艺术表达。全剧要表达“逆风而行教育救国”一个主旨,彰显“爱国主义”和“教育家精神”两层内涵,抒写不同时期张伯苓作为青年、父亲、老师的三种身份。

该剧导演赵虎表示,大中小学共同合作打造一部话剧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失为一次创新之举。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覆盖大中小学生观众,要结合学校思政育人功能,创新剧本结构和表现形式,采用多样化表达,利用梦境、幻想、回忆、现实、与现场观众互动等艺术形式讲好教育故事,更好地找到与青年观众的共鸣点,激发出同理心。

树人小学党委书记杨志渭谈到,《大江东去我西来》集美育、德育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大思政题材。张伯苓是令人敬仰的“大先生”“好校长”,其提出的“爱国三问”至今振聋发聩,树人小学师生将全力支持和配合《大江东去我西来》话剧的编排、展演。

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刘建华谈到,沙坪坝以南开中学牵头成立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联盟,编创话剧就是用小切口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成果具体化,为沙磁文化区一众富蕴深厚历史的学校提供课程思政创新经验。他表示,张伯苓校长办学救国、育才报国,既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在创作中,我们要提升艺术水准、思想内涵和育人效果,做到课程思政和大中小衔接育人目标融合,以高水准的艺术思政标志性成果回答好“爱国三问”。

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谈到,南开中学独特的公能教育理念在学生人格培养、道德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的教育事迹进行艺术创作,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教育家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感、强国志向、报国行为。我们要把这一堂“思政大课”上好、上细、上精,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程联群谈到,南开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话剧的先行者,他认为“一校如一剧场,师生即其角色。” 通过学生的戏剧表演,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同时也能提升自我表达和社交能力。重大、南开、树人作为重庆底蕴厚重的三所大中小学代表,合作打造这部剧,必会起到培根铸魂作用。

重庆市文旅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谈到,重庆曾是全国文艺演出中心,郭沫若、曹禺等一大批老艺术家引领着文艺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效果。如今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文艺对人的塑造作用,在故事逻辑上精雕细琢,注重人物内心冲突等细节,打磨出优秀话剧剧本,实现对经典的传承与创新。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琼谈到,一部剧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一道门;是一根火柴,可以点亮一盏灯。《大江东去我西来》破题现代美育新方式,融合过去和现在,侧面展现抗战史、爱国史。创作过程中要把思想主题立起来,答好时代之问;要把内涵挖掘深下去,抓住观众共鸣感;要让形式风格活起来,增强传播渗透力,实现灵魂教育、人格教育。

启动仪式上,重庆大学、南开中学、树人小学签署了大中小艺术思政育人共建协议。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江东去我西来》作为南开中学精心打造的大思政课项目,以历史为锚点,以社会为教材、时代为题材,创新艺术表达方式与学校育人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矢志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公能”青年。

让我们拭目以待,《大江东去我西来》在午晴堂里华丽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