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展青春·智创未来丨南开项目制选修课为学生未来播种无限可能
1984年,重庆南开中学为满足学生视野拓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于全市率先开设选修课。从开始的6门发展至今,已开设过300余门课程,涵盖文学、科学、艺术、社科、经济、体育等。校本选修课,以其灵动性和丰富性与必修课程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心仪的课程,收获别样精彩的上课感受。
2024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全面践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深化校本选修课程改革,进一步助推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进行了校本选修课程项目制改革。
项目制校本选修课传承“公能”校训精神,着眼于“知-情-志”三维课程目标,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践行南开特色的“四有·五品”课堂教学理念,以倡科学重创新为价值导向,以小学期多周期为弹性时长,以项目制跨学科为实践载体,以小论文小作品为评价手段,实行导师制教学模式,结合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实验探究、调查考察、跨学科整合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进行探索。
本学期,重庆南开中学联合重庆医科大学创新推出协同育人医学选修课《从实用技能出发探索医学科学奥秘》,通过深度开展“大中衔接”教育合作,构建起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课程由重医专家团队驻校授课,将大学解剖学、流行病学等专业课程下沉至中学课堂,真正实现“中学筑基+大学赋能”的创新链贯通。
序章:以青春之名,启多元未来
4月10日,“艺展青春·智创未来”项目制校本选修课展示交流活动拉开帷幕。从民谣吉他流淌的悠扬旋律,到化学实验绽放的奇幻色彩;从动画制作的帧帧匠心,到永续农耕的生态智慧……选修课的师生们用创意与才华,将课堂搬进礼堂,呈现了一场融合科技、艺术、文化与创新的视听盛宴。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叶琳,重庆南开中学党委书记冉孟凯,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力,副校长张莉花,副校长吴燕春出席活动,观看指导同学们学习成果展示。
第一篇章:舞台展风华——选修课的创意跃动
风吹麦浪:民谣吉他奏响青春序曲
“风吹麦浪,吹起的是希望的麦香,也是青春的律动。”民谣吉他课程的开场秀《风吹麦浪》瞬间点燃全场。授课教师张万鑫带领学生指尖拨动琴弦,音符如麦浪般层层漾开。舞台灯光流转,观众仿佛置身金黄色的田野,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交融。表演不仅展现了吉他演奏的技巧,更传递了南开学子对生活的诗意理解。
现场急救知识展示:守护生命的必修课
“生命只有一次,但急救技能可以创造奇迹。”重庆医科大学教师团队带领学生,上演一场紧张又实用的急救演练。学生模拟心脏骤停场景,演示CPR操作与AED使用,还穿插趣味问答。观众席中,许多同学默默记录要点——这堂课,关乎生命的重量。
化学世界的一抹蓝:试管中的浪漫
“当蓝色渗入世界的角落,科学精神也在悄然萌芽。”化学课程《察颜观色》将实验台搬上舞台。张明婧、秦晓桥两位教师指导学生演示“群青季”主题实验。试管中液体随反应渐变色彩,从靛蓝到湖绿,如同魔法般绚丽。学生们用幽默的台词解释变色原理:“察颜观色不仅是社交技巧,更是化学家的必备技能!”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让观众直呼“原来化学可以这么美!”
课帧彩青春 动画启航:画笔勾勒的奇幻宇宙
《动画制作基础》课程的学生们在杨显霞老师指导下,以一支原创短片惊艳全场。讲解同学介绍:“这些画面是同学们用数位板一笔一画绘制,每秒24帧的坚持。”短片中,学生们展示了动画制作过程中的有趣和艰辛。当主角在最后一帧挥手致谢时,台下掌声雷动。这不仅是一场动画展映,更是一封写给青春的情书。
光阴拓片——青春的光合密码:生物课的脑洞大开
“植物会光合作用,那我们呢?”生物大探秘用一场实验给出答案。李良、王丹老师带领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将知识融入互动游戏。舞台上,学生现场展示了植物拓染技术。当充满春天气息的包包映入大家眼帘时,全场欢呼——原来学习可以像游戏一样充满乐趣!
数字乐章:科技与旋律的协奏曲
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数字乐章》颠覆传统音乐认知。黄莎老师指导学生用软件合成交响乐,实时调整音轨、混响与节奏。舞台上,键盘手与“程序员”默契配合,一段电子摇滚瞬间点燃激情。科技赋能艺术,南开学子用代码谱写出未来之声。
我的南方与北方:文化根脉的深情对话
孙小韵、刘彦君老师指导的文化专题课,以朗诵与情景剧形式展现文化差异。学生身着汉服,诵读经典,用舞蹈演绎文化。当全场响起合诵声时,文化的交融让全场动容。
司南偏转15°:心理剧照见成长心事
心灵之光选修课的心理剧《司南偏转15°》,聚焦中学生人际交往与自我认知。薛玲玲、冯啸、胡鹰三位教师编剧,学生用细腻演技呈现心路历程。剧中一句台词引发共鸣:“真正的指南针不在外界,而在心里。”谢幕时,许多观众眼含泪光——这不仅是戏剧,更是一面照见青春的镜子。
科学渗透 永续农耕:大地上的绿色智慧
“永续农业不是复古,而是未来。”李蜀、张浩圆、马蓉老师的生态课程,将稻田与蚯蚓塔“搬”进礼堂。学生用模型演示朴门农法,讲解堆肥循环与生态共生。当一位同学捧出亲手种植的有机蔬菜时,台下惊呼:“原来南开校园里藏着迷你农场!”
头脑风暴:数独竞技点燃思维火花
数独通识课的竞技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谭谔老师设计限时挑战赛,参赛选手面对数独板飞速填数。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最终冠军以最快速度完成九宫格,赢得满堂喝彩!
杏坛诵训 洙泗回响:儒家经典的现代回响
黄颖老师的儒家伦理课,用一场沉浸式诵读重现孔子讲学场景,学生齐声吟诵“仁义礼智信”。舞台后方投影出《论语》的实景画面,古今时空在此交汇。当最后一句“克己复礼为仁”落下,观众席中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Zootopia & Into the Unknown:光影中的文化解码
英美电影文化课上,李辰飞老师指导学生剖析《疯狂动物城》与《冰雪奇缘》。通过镜头语言分析、角色心理解读,揭示“偏见破除”与“自我探索”的主题。学生们还现场配音经典片段,一人分饰多角,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笑声连连。一名同学现场演唱了《冰雪奇缘》主题曲,高超的演唱技术赢得大家掌声阵阵。
指尖上的Jay式回忆:民谣吉他的终极狂欢
活动最后,民谣吉他课程再次登场。学生们以周杰伦金曲串烧收尾,悠扬的旋律引发全场大合唱。舞台灯光渐暗,吉他声与欢呼声交织,为舞台展示画上圆满句号。
第二篇章:路演显匠心——选修课的实践魅力
舞台灯光渐暗,礼堂外的长廊瞬间化身为“选修课博览会”。15门课程的师生们各展奇招,用互动体验、创意展品和趣味挑战吸引观众驻足。从传统手工艺到未来科技,从经济博弈到无线电奥秘,每一处展台都像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路演现场
察颜观色——化学世界的一抹蓝:色彩魔法实验室
化学实验与生活:厨房里的科学狂想
懂点经济——中学生财经素养提升:小小CEO诞生记
玩转地球——地理考察与探索:地理活动游园会
医学科普知多少:救命技能get√
创意美术——石头画:多彩世界掌中藏
陶艺:泥土涅槃记
演讲与辩论:舌尖上的刀光剑影
竞技数独:数字迷宫极限挑战
校园微研学实践:南开版“国家地理”
工程力学与实践:能工巧匠
业余无线电通信:穿越时空的电波
VEX-VRC机器人项目:未来工程师的战场
精工造物:精巧技艺
第三篇章:海报凝华——选修课的精粹缩影
当创意跃上纸面,课程便有了色彩的温度。在礼堂长廊两侧,数十门选修课的展示海报如繁星般铺展。这些海报不仅是课程的宣言,更是南开学子思维的具象化表达。它们以视觉为媒介,将“公能”精神融入线条与色彩,让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不同的花。当观众驻足凝视,他们看到的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精粹,更是一粒粒种子如何在南开校园里破土、生长,最终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正如海报墙上的一句标语所言:“每一门课都是一扇窗,推开它,世界就在眼前。”
结语:课程有界,梦想无疆
从化学试管的奇幻色彩到机器人赛道的金属轰鸣,从陶艺泥土的质朴温度到无线电波的跨越时空——这场展示活动不仅是课程的盛宴,更是南开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在这里,每一门选修课都是一粒种子,孕育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正如主持人所言:“用梦想谱写未来,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