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高峰望月·南开论道丨高考地理试题研讨会连续举办13年,《研讨会文集》正式发布

6月28日,“高峰望月 南开论道”高考地理试题研讨会暨研讨会文集新书发布会在科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从2013年至今,“高峰望月 南开论道”高考地理试题研讨会已连续举办13年,在全国中学地理教育界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海市闵行区地理教研员周光明,重庆市地理教研员张文革、龙少琼,沙坪坝区地理教研员严龙成,渝中区地理教研员许方林,大渡口区地理教研员刘锋,渝北区地理教研员陶献忠,巴南区地理教研员罗安琴,重庆一中地理教研组长付申珍,重庆十八中地理教研组长熊俊卿,重庆七中地理教研组长周阳,重庆江津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李永鸿以及众多一线地理教师线下参会;近万人在线上收看直播。

主办方致辞

重庆南开中学党委副书记吕珍律指出,13年来,“高峰望月 南开论道”高考地理试题研讨会见证了重庆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组织者和参会教师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不断为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做出贡献。希望未来继续创新研讨会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加入这场思想盛宴。

活动创办人、中学正高级教师、重庆南开中学地理教研组原组长杨清回顾了“高峰望月 南开论道”的发展历程。研讨会从13年前民间研讨起步,到如今不断壮大,见证了许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他表示,面对教育改革的新挑战,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共商应对之策,不断办好用好研讨会。

专题报告

重庆南开中学地理备课组长童卓鸣以2025年西北卷12题为例,探讨必备知识、演绎推理及地理事实的应用,强调科学性、层次性在命题与解题中的重要性。

西南大学副教授刘桂侠分享地理解题逻辑链与数学思维之间的教学转化,提出借鉴数学逻辑推理,通过课前演讲、实地考察、模型分析等活动训练学生解题能力,实现知识结构化,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重庆一中资深地理教师李堂俊强调精研课标,深究教材。通过实例分析,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调查等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强调要牢记根本,用好教材,真题探向,分层施策。

四川恩阳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游小霞以长岛“零碳”案例为引,提出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研组长缪羽认为,重庆地理新高考试题具有高密度信息、高精度设问与严密答案逻辑等特征。教学需夯实基础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应对新变化,引领地理学习新方向。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地理备课组长洪宇围绕2025年全国卷小尺度地域空间现象的考查,深入剖析地形、气候、土壤等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强调逻辑链构建,助力学生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重庆外国语学校资深地理教师赵亮分享区域图重绘方案,涵盖AI描图与GIS数据制图等方法。通过真实案例,展示如何科学表达信息、解读试题及分析空间关系,为高考地理教学带来新启示。

万州第二高级中学地理备课组长田梅深入剖析重庆地理新高考卷,强调概念为脉、逻辑为血、表达为形的解题思维。通过实例解析,揭示命题规律,助力考生精准把握地理综合题解题路径。

‌重庆南开中学地理教师袁玲以海岸地貌为例,深入探讨高考地理试题与知识点的链接,强调从试题回归教材,构建海岸地貌成因的知识框架,助力学生高效备考。

专家点评

上海市闵行区地理教研员周光明表示,重庆有着丰富的地理文化底蕴,重庆地理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技能。活动中,他感受到了重庆地理教师的行动力与思考力,看到了地理学习对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重庆市地理教研员张文革通过具体例题,强调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教师积极互动、深入探讨。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氛围热烈,老师们受益匪浅,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研讨活动,助力教师成长和高考应对。

新书发布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重庆南开中学“知行合一”高中地理课程创新基地的支持下,南开中学地理教研组出版了《“高峰望月 南开论道”高考研讨会文集》。该书覆盖全国各省市、各年份的部分高考地理试题,并将2013~2024年研讨会的57堂专题报告整理成研究论文,提出教学、备考、命题、习题讲解、作业布置等多方面的应对策略,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参考。书籍彩页展现了每年活动的盛况和每位发言嘉宾的风采,能让读者系统认识“高峰望月 南开论道”高考地理试题研讨会的举办历程。全书制作精良,干货满满,深受参会者的赞誉和喜爱。

2025年的“高峰望月·南开论道”,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行动的号召。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中学地理教学的新天地,为培养更多具有地理素养与时代担当的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