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概况

纪念重庆南开中学建校七十年文章

专心致志办教育  筚路蓝缕写华章
——献给重庆南开中学建校七十周年


 
今年10月17日,重庆南开中学将迎来她的70周年诞辰。
70年,一段风雨兼程的峥嵘路。
70年,一首浓酽悠扬的创业歌。
70年,一幅薪火传承的接力图。
“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有中国便有南开。”“重庆南开中学是‘中学里的大学’。”“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一个世纪以来,数不清的赞誉不断涌向极普通的两个字——南开。这是对南开学校“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业绩的赞赏,更是对南开人摒除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办教育的精神的由衷敬佩。南开,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困顿中的崛起;南开,伴随着中国教育由式微走向成熟。重庆南开中学七十年,秉承爱国传统,践行公能校训,润泽了大后方的土地。
 
筚路蓝缕七十年
南开是以救国、强国为目标而建的。南开的创始人、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原为清朝北洋海军的见习军官,亲眼目睹甲午海战惨败后“国旗三易”的悲愤一幕:“先下日旗,后升国旗;隔一日,改悬英旗。”苓刻骨铭心,深感自强之道在于兴学,造就新人才。遂弃武从教,在严修家馆讲授新学。1904年10月,严修与张伯苓创办新式私立中学堂,1907年迁往天津城南开洼,称为“南开中学”,“此南开学校创立之缘起也。”1919年,严、张二人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宗旨创立了南开大学,之后,又创办了南开女子中学。到20世纪30年代,南开学校已经声誉鹊起,初具规模。
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并保证教育工作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已过天命之年的张伯苓校长决定把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除已建成的中学、大学(在天津)外,另在四川、上海、东北各添办一所中学。老校长壮心已树,便即刻付诸行动。四川的南渝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很快建立起来,并接管了自贡蜀光中学。而上海、东北的建校事宜却因时局之限搁置下来。张校长一生身兼多所学校的校长,至死都不忘办学,可谓为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后人评价说:“张校长一生都在办教育。”这算是对他极中肯的评价。
1935年11月,张伯苓校长赴四川考察。在由湘入川的客船上,校长触景生情,口占一绝:“大江东去我西来,北地愁云何日开?欲到蜀中寻乐土,为酬素志育英才。”表达了献身教育的宏阔理想。12月,校长在成都参加全国禁烟总会,受到了四川籍校友的热烈欢迎。在川期间,校长自念从事教育三十余载,志在造就人才,挽救中国。彼时国难严重,欲多报国,亦唯有在教育上多多努力。四川是彼时西部文化中心,夙称天府,政局安定,交通便利,前途发达,未可限量。加之四川学生资质聪颖,性情活泼,若施以良好教育,均可成为建设新四川及新中国之人才。遂决定在川设立南开中学,作为将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的发端。闻听校长有意在川设校,渝蓉二地人士都极力争取。几经考虑,校长决定选址重庆,“以交通便利故”。校名“南渝”,取南开与重庆结合之意。翌年2月,校长即派天津南开中学主任喻传鉴及严伯符、宋挚民来渝筹备设校。三人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建校工作中,夜以继日,未敢放松丝毫。选址、购地、建筑场馆、购置设备,诸多复杂之事,仅半年就全部完成!8月底,开始商讨招生事宜。聘请教员、计划招考、内部组织等诸多复杂事,仅10日便已处置妥当。1936年9月11日,南渝中学正式开学上课,揭开了重庆南开70年历史的扉页。从筹建到开学,足见南开人之责任心与南开之效率。
初,南渝招初一、初二及高一三个年级,学生二百余,教职工十余人。两年后,初高中两部增至六个年级,场馆基本齐备,图书、仪器设备均得到充实,初具规模。1937年,“七七”事变,平津沦陷,天津南开校舍被日机轰炸焚毁,校长悲愤不已。蒋介石慰苓公曰:“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必有南开。”语至明断而诚恳,苓深受感动,自念当益加奋勉,为南开前途而努力。是年,津校部分师生于平津战役序幕初展时,即辗转来渝,得以继续工作、求学,南开团体得以维持不散。1938年,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以示南开学校生命之延续及不屈之决心。彼时,因战区学生来渝纷请入校,学生人数增至1500人。此后10年,重庆南开在校学生人数在2000内。
校长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当时,重庆南开中学升学率极高,师资队伍强,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广大青年以当南开学生为荣。十多年间,国际友人有来渝参观战时教育者,政府当局必令南开妥为接待,隐然认为南开为中国战时中等教育之代表。重庆南开中学的大气和斐然成就也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被美国总统特使、各国驻华使节誉为“中学里的大学”。
1952年,重庆南开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翌年,更名为重庆第三中学。重庆三中是市重点中学,学生人数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至1800人上下,长期稳定下来。重庆三中保持了南开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一直是重庆市中学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模范。1960年,三中升为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三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继承和革新,正确把握培养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不少是各个行业的优秀人物。
重庆南开中学从1953年改名重庆三中到1984年恢复南开校名,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程。其间学校受到了“左”的路线影响和“文革”的冲击,“公能”理念受到质疑,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办学被否定,学校甚至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的状态。但是南开人信守爱国信念,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苦心经营这片教育的圣地,取得了可贵的成绩,并终于迎来发展的春天。
1984年,重庆三中恢复“重庆南开中学”校名,并由全国政协主席邓颖操题写校牌,学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更名以后,招生规模稳中有升,学校产业有较大发展,设立了校办工厂、农场等,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校舍的重建和翻修自8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频繁的时期,学校对绝大部分建校之初修建的楼馆进行了扩建、重建、翻新,逐渐形成了今日南开的建筑格局。
进入20世纪90年代,重庆南开中学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重庆南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学校是重庆市教委直属中学,共有100余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453人,教学场馆设施一应俱全,教学设备全市一流。学校实施名师工程,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办学业绩蒸蒸日上。重庆直辖以来8年间南开中学共有309人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3000余人考取属于国家 “985工程”的重点大学,2003-2005年共有5位同学分别摘取重庆市高考、中考的状元。学校以“良好公德、健康心理、卓越能力、创新实践”为德育理念,构建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培养了学生的高品德素养。另外,学校的体育艺术成绩斐然,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如今的重庆南开中学,正践行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以优异的教学实绩使“优秀的学生读南开,南开的学生最优秀”广为人知,成为重庆中学生梦寐以求的殿堂和名副其实的“人才沃土,院士摇篮”。在“为培养21世纪国家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下整体素质基础有和创办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中华名校”教育目标指引下,南开中学正大踏步前进着。走过70年风雨的重庆南开,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诠释教育的真善美。
 
既公且能  培育素质
1934年,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建校30周年庆典上,郑重宣布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的校训。重庆南开70年,践行“公能”校训,培养世界青年,建立起了浓郁深厚的校园文化。
“公能”理念,凝结了张校长数十年的人生体认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公”即公心,这是对“德”的要求。《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公”字,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最高美德。“能”即能力,这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前提。以“公能”作为办学理念,即是推崇“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张校长说:“唯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唯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由此可见,南开办学培养的是既有高尚品德,又有超群能力的人。重庆南开70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南开因爱国而生,重庆南开更是诞生于抵抗外族侵略的隆隆炮火中。因此,爱国之公心是重庆南开最重要、最坚定的品质。1938年,天津南开被日寇炮火损毁,张校长毅然将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以示南开及中华民族不屈之决心:“被毁者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益加奋励。”此为重庆南开爱国之肇始也。自始,重庆南开同人,无不爱国爱家,以报效祖国为己任,大公无私,前赴后继。所以,在一批批开赴抗战前线的战士中,在一次次迎接解放曙光的学生运动中,在一支支建设新中国的先锋队理,在新一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都有重庆南开学生的名字。至今还屹立在重庆南开中学校园里的烈士纪念碑,一本厚重的《战火中的南开儿女》以及新时期在各条战线上的南开学子的感人事迹,无声地诉说着南开的爱国精神的大公情怀。
要切实服务民众,除了要有公德公心,还必须要有从事各项工作的具体能力。重庆南开中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课堂,而面向需要服务的广阔社会。早在上世纪初,张伯苓校长就针对时局提出要培养建国、救国人才,后来又提出要培养世界青年。为此,南开设立了“社会视察”课,学生要去调查各种机关单位,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明白哪些本领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因此着力锻炼,学成即服务社会。重庆南开继承了此一优良传统,在教授给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老南开时期,学校在课余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提倡体育运动,开展美育活动,训练实验动手能力。南开有周会,常邀请政治派别不同的名人来校作演讲,以培养学生之公民素养。周恩来、马寅初、何应钦、孙科、老舍诸人先后来校演讲,使南开学子了解时局,明确向背,提高认识甚至口才。更有激烈异常的辩论赛,是全校学生都希望参加的活动。“三点半,操场见”,在南开校园里,锻炼体魄70年来蔚然成风。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高水平的戏剧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会,别出心裁的摄影展出,有板有眼的研究会、剧社、编辑活动……加之一堂堂精益求精的实验课、劳作课,让每一位踏入南开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能。有此,难怪“家长每欲送其子女来南开,谓:‘得入南开,便可放心’”。南开毕业生“其服务能力,负责精神,有足多者,以故,社会人士时予好评,而政府长官亦深加器重”。
进入新时期,重庆南开中学赋予了“公能”理念新的内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各方面的能力。1984年,南开在全市率先开设选修课,至今已坚持22年,形成了体系,产生了影响。另有以“南开讲坛”为代表的特色活动,以及高水平的体育运动队、艺术社团、学生棋社等。这些社团和及其活动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重庆南开中学已基本建设成必修课和选修课、自修课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打造出了办学特色,取得了累累硕果。学生参加选修课撰写的论文连连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校体育运动队在各种高水平的竞赛中摘金夺银,学校也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管乐队以其专业的表演屡获好评;为数不少的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奖级,直至代表地区最高水平的市长奖;学生自编话剧,自办画展,撰写调查报告,展示才艺,关注民生,影响社会,辐射周边学校。
既公且能,培养素质,这是重庆南开的教育原则与目标,70年来未曾动摇丝毫。这彰显了公民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念,伴随南开人一路走来,播种了鲜花,收获了果实。南开又将新的征途,“公能”的旗帜永远鲜艳。
 
专心致志办教育
张校长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南开。他专心致志办教育,凡与教育、与南开无助者,则远之。1936年11月,教育部长王雪艇请张校长出任四川大学校长,“张以南开责重,又以碍于部章,不能兼长两校,辞不就”。1943年,校长虚岁已68,却声言:“为国家,为南开,当再努力12年,至80岁再退休。”1948年,国民政府敦请校长出任考试院院长,校长表示:“我不愿做此事”“我还是办教育为好”。后虽然鉴于蒋介石的再三邀请出任了考试院院长,却只任职了四月余,以养病为名离开南京,回到重庆专心办南开。校长对教育、对南开之情由此可鉴也!这是南开的传统,也是重庆南开始终坚持的方向。
70年来,重庆南开始终把如何办好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其余诸事皆服从于此一大局。南开赢得如此之高的社会声誉,皆在于南开人是在倾全校之力图谋做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即使是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教育已经带上了功利化色彩的今天,重庆南开仍然一心致力于办好教育,采取的是积极稳妥的发展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盲目扩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维护教育环境。
70年的含辛茹苦,使重庆南开中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70年来,重庆南开中学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校友遍布全世界。他们中的不少精英如繁星一般,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在浩瀚的星空,有两颗星是以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命名的;在自然科学的最高殿堂,有33位院士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首席科学家,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有两位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有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有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台湾半导体之父,台积电董事长,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有20多位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友……万千杰出的校友,让南开声名远播。
新时期以来,重庆南开以务实的态度,专心致志办教育的精神使其教育和教科研成果在众多重点中学中脱颖而出:重点大学升学率多年来雄踞全市榜首;考取清华北大和前十所重点大学人数遥遥领先;高中五大学科竞赛成绩连年夺冠;保送进入著名大学人数令其他学校无法相比。学校有完善的教科研系统,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完成的多项重点课题在国家和市级评选中获奖,并正式出版了校本教材8部。
社会给了南开充分的信任,多年来南开的录取线一直是最高的。如今的南开,是100多万重庆中学生梦寐以求的殿堂,是优秀学生心中永远的期盼。有如此的声誉,惟赖南开专心办教育;有如此之声誉,南开更惟有专心办教育。
继往开来
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而重庆南开这70年,却在那样多南开人的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70年来,南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被赋予了教育的神韵;70年来,一代代南开人筚路蓝缕,继往开来。
如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下,重庆南开中学又开始了新的征途。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一方面充分继承传统,挖掘办学理念,一方面打造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发展,专心致志办好优质基础教育,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培养最杰出的人才。
70年来,重庆南开中学珍视前人留下的物质文化财富,同时锐意改革创新,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值此建校70周年之际,开放的重庆南开中学愿意携手新老校友及各兄弟学校共同建设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再过30年,等到建校100周年的时候,以及在建校100周年之后更久远的时候,我们都能够以更加自豪的心情齐声同唱:“大江之滨,嘉陵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