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概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南开的发展

在改革中奋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重庆南开中学的发展历程
 
        1978年,“改革”首提,“开放”萌生。时光荏苒,到今天,改革开放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这是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三十年蕴积涵育,三十年沧桑巨变。重庆南开,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一度是中国基础教育之代表的著名中学,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秉承爱国传统,发扬“公”、“能”精神,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求索前行,同共和国、同直辖市一起谱写着奋进之歌。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卓有成效
        改革开放之初,重庆南开还处于三中时期。即便是在“文革”刚刚结束,教育的整顿尚未全面展开之时,重庆三中就已经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如何做好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上。三中时期,学校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坚持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注重教的指导性,发挥学的主动性。此一时期,学校十分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重视教师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素质教育初现端倪。航模制作、气象小组、航海小组等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有声有色,万千学子成人成才。
    1984年,重庆三中恢复南开校名。新时期南开中学认真发扬育人传统,坚持“德智体皆不可荒废”,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尝试开设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启迪,努力探索;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学习,做到勤读、多思、精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校还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尽量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时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重庆南开中学的毕业生都具有很好的潜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强于别人的工作和创新能力。
重庆直辖以来,南开中学更加坚定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发扬南开精神。学校利用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面提高课堂质量、确保学生高质量升学的基础上做到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切实有效,基本形成了学校、部门、年级齐抓共管的素质教育框架,并且取得了很好成效。重庆直辖后,南开学生社团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女子篮球队、田径队发展成话剧社、漫画社、足球队、排球队、网球队、乒乓球队、跆拳道队、羽毛球队、国际象棋队、舞蹈队、合唱团、绿色行动小组、管乐队、民乐队等百花齐放的局面,且其中的许多社团组队参加市内外的比赛取得了优秀成绩。另外,学校坚持开足开好音乐、美术、体育课,抓好体艺活动,进行科技创新指导,实施文化育人。以上措施卓有成效,不但成果丰硕,也得到了上级、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重庆南开中学专注于教育事业,励精图治,发奋自强,办学实力逐年得到提升,学校硬软件建设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校舍。重庆南开中学初有校地800亩,解放后将占半数以上的农场用地划出,剩余362亩。此一面积保有到现在。学校首批校舍修建于1935年,到改革开放之初时已经历经了四十多年的风雨,逐渐老化,有的成为危房。改革开放伊始,学校开始大规模重建和翻修校舍。到1989年,全校共新建、扩建、重建、翻新校舍面积35,089平方米,和原有建筑面积35,387平方米几乎等同。当时重建和新建的校舍主要有教学楼、大礼堂、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等。上世纪90年代,学校又前后新建了体育馆、游泳馆、科学馆、图书馆、艺术馆及男女生公寓。进入21世纪,学校新建第三教学楼,并对两座教学楼再次进行了重建,使其容量更大、设施设备更加齐备和先进;还重建了劳技楼,新建男生C栋公寓。重庆直辖至今,学校共新增校舍80,060平方米,改造旧校舍12,870平方米,使校舍总面积达到了143,142平方米。此外,直辖以来学校还大力完备体育运动场地,改造田径运动场3万平方米。1997年-2006年,学校国有固定资产增值3倍(1997年学校固定资产为3490万元,至2006年底,达10,669万元)。
        学生。南开奉行的是精英教育,对学生之要求尤为苛刻,所以进校之学生必是各方面均优秀者。重庆南开开办之初,所招学生不过二百余人。待所有年级都齐备后,全校总人数也几百人。只在北方战区学生纷纷到陪都来求学时,南开的在校学生一度达到1500人。三中时期,学生人数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增至1800人上下,长期稳定下来。“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受到冲击,初中部有两年没有招生,高中部有四年没有招生,学生人数一度骤降。改革开放后,学校规模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92年时在校学生达到1900余人。1997年重庆直辖时,学校班级数为42个,在校学生2200余人。直辖后,南开中学驶入了规模发展的快车道。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确保质量和办学规范的基础上,冷静稳健地进行扩招,保证质量与规模的同步发展。学校通过统一联合招生考试在全市范围内招收学生,多年来南开中学的录取分数都居于重庆市首位,招收的学生品德好、文化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很强。目前,学校共有1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25人。
        教师。1936年,重庆南开初创时,教师及职员、工人一共只19人。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职员数有所增加。1953年,重庆南开由私立改为公办,教职员数达到130余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文革”的冲击犹在,教师人数没有明显增加。到1992年,随着教学班级规模的发展,全校共有263名教职工,且师资队伍质量很高,有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等,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1%。1997年,南开中学有在职教职工271人,整个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为南开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辖后,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学校教职工人数也有了较快增长。新时期,学校秉持开放的胸怀,每年都从全国各地的著名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引进素质好、专业技能突出的毕业生。并且,学校在吸收新教师时充分考虑了校本课程开设和教研组内专业协调搭配因素,有的放矢地补充学术力量,“按需聘岗”。在同一教研组内,则尽量保证多个专业方向都有老师研究。1997年至今,学校新进教职工240人,目前在职教职工有487人。当前,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的特点,老带新工作坚持不懈,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迅速。学校目前这支年龄结构合理、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科研合力很强的师资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教育教学成效不断扩大
        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学,重庆南开自开办起就一直以教育质量高而闻名。在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隐然是中国中等教育之代表”。数十年间,南开共培养了包括33名院士、百余位社科界和政治界精英在内的5万余优秀公民。即便是在“文革”中,南开仍有大批学生升入全国重点大学,其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1985年开始,学校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被报送进入大学。1950-1991年,重庆南开中学共输送了14,890名高中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优秀人才。
      重庆直辖以来,南开中学以“保持大面积的整体优势+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十余年来共为国家“211工程”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4000余名,为国家“985工程”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3000余名,有492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2004年以来,南开有50余人被境外知名高校录取,且为数不少的学生获得了全额奖学金。2008年高考,南开615人上600分,54人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另有14名学生考取了香港大学等香港著名高校。
        一直以来,南开学生的奥赛成绩都很优异。1986-1990年,获得四川省数理化奥赛省级一等奖9个,其中还有一个全国一等奖,一个全国三等奖。1997年以来,学校获得全国奥赛各级奖项共计近3000人次,其中入选国家冬令营、夏令营、西部冬令营、国家集训队共60余人次。体艺工作成效显著,在国际、国家级比赛中获奖80人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580人次。仅在2006年的“重庆市第四届学生艺术节”上,南开中学选送的舞蹈、合唱、民乐、管乐节目均获得一等奖。在首届和第二届“创意杯”全国中学生设计大赛中,南开中学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三名。高2006级学生胡杨、高2007级学生陈泠希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直辖后,南开中学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被市教委确认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多项比赛中获得各种荣誉和奖项。2007年,南开学生中有152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2008年,王艺颖同学获得了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100米栏亚军,湛玺颖同学在世界中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上获三人团体赛冠军,史小川同学在泛太平洋地区学校运动会上勇夺女子400米金牌。学校田径队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女子乙组团体冠军,女子篮球队获得了全国高中篮球联赛(重庆赛区)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
教学研究方面,南开一直有优良的优良。三中时期,学校特别注意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不少业务骨干通过科研发表了著作,担任了全国、省、市学会的理事长或理事。新时期,南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以教育教学年会、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以及公开课、汇报课、研究课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工作。2002-2007年,全校老师在各级教研期刊上发表文章491篇,在各类评奖中获奖229人次,编写教材、专著等数十部。在课题研究方面,关于课程育德和现代教育技术同学科整合的研究切实指导了我校的工作。市级课题“中学选修课、活动课设置与管理研究”顺利结题,并荣获了重庆市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示范性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研究”于2007年5月结题,获得了丰富成果,出版了研究成果级,正在参加优秀课改评奖。即将结题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正在研究的有“重点中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等市级课题。直辖以来,南开中学正式出版校本教材14部,另编印了各种资料成果集近20部。
四、办学特色得到强化彰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开中学秉承“公能”理念,尽心于教育事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打造办学特色,在市内外、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在南开中学诸多的办学特色中,课程特色是成效最大、认可度最高的特色,也是南开最基本的特色。
南开中学一直是重庆市甚至全国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早在1984年,南开就在全市率先开设了选修课,虽然最初只有几门,能上课的老师也很少,但一直坚持了下来。到1987年,南开的选修课开至十几门,包括文化知识和劳动技术两大类。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参加计算机小组、文学社、摄影组、书法组、无线电组、航模组、环境保护协会等,还可以参加暑假夏令营和其他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南开的课改工作也由此初现端倪。
进入新时期,南开中学本着“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整体素质基础”的理念,致力构建和谐课程体系,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目前南开中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
南开中学的选修课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每年数十门,且有了完备的管理制度,效果日益明显。除了春节,南开中学的图书馆都要开放,以提供学生自修的场所,丰富的文献资源让学生得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另外,南开中学的活动课程已经达20多种,有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艺术活动、竞技活动、科技活动、讲座活动六大类型。比如,2002年起南开中学开设“南开讲坛”,邀请中外名家给学生做演讲,学生自愿参与。在长期的坚守中,“南开讲坛”从稚嫩到成熟,已经成功举办120多讲,众多大师、大家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张法、清华大学教授郭奕玲、著名作家莫怀戚等纷纷光临,演讲的内容涉及诸多学科,已正式出版《南开大讲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南开中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精神文化,和谐物理环境,形成育人氛围,全面影响学生。学校注重建筑物的风格,并营造和谐的景观生态,酿造良好的精神文化。一厅美展,一尊美的雕塑,一面光荣榜,一本《公能》杂志,都会给学生美的启迪和感染,丰富学校的审美文化,在师生中形成认识美、感受美、追求美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的南开气质。
 
        当前,站在新的起点上,南开中学决心抓住重庆大发展的契机,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给重庆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时实现“为造就二十一世纪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各学科领域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打好整体素质基础”的培养目标、“把南开中学办成重庆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使南开中学成为‘中学里的大学’,进一步把南开中学建成现代化的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华名校”的办学目标以及“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基本完成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到2020年时,做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完善,实验室建设国内领先,图书馆藏书大幅度增加;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硕士学历教师比例明显提升;学校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南开”模式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特色课程体系基本完善;学校教育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初步建成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环境友好校园和安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