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概况

重庆南开中学创办历史简介

1935年11月,张伯苓校长赴四川考察。在由湘入川的客船上,校长触景生情,口占一绝:“大江东去我西来,北地愁云何日开?盼到蜀中寻乐土,为酬素志育英才。”表达了开拓中国西部教育的宏阔理想。

12月,校长在成都参加全国禁烟总会,受到了四川籍校友的热烈欢迎。在川期间,校长自念从事教育三十余载,志在造就人才,挽救中国。彼时国难深重,欲多报国,亦唯有在教育上多多努力。四川是彼时西部文化中心,夙称天府,政局安定,交通便利,前途发达,未可限量。加之四川学生资质聪颖,性情活泼,若施以良好教育,均可成为建设新四川及新中国之人才。遂决定在川设立南开中学,作为将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的发端。闻听校长有意在川设校,渝蓉二地人士都极力争取。几经考虑,校长决定选址重庆,“以交通便利故”。校名“南渝”,取南开与重庆结合之意。

翌年2月,校长即派天津南开中学主任喻传鉴及严伯符、宋挚民来渝筹备设校。三人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建校工作中,夜以继日,未敢放松丝毫。选址、购地、建筑场馆、购置设备,诸多复杂之事,仅半年就全部完成!8月底,开始商讨招生事宜。聘请教员、计划招考、内部组织等诸多复杂事,仅10日便已处置妥当。1936年9月11日,南渝中学正式开学上课,揭开了重庆南开中学历史的扉页。从筹建到开学,足见南开人之责任心与南开之效率。

图片44.jpg

重庆南开中学建校“三杰”

初,南渝招初一、初二及高一三个年级,学生二百余,教职工十余人。两年后,初高中两部增至六个年级,场馆基本齐备,图书、仪器设备均得到充实,初具规模。1937年,“七七”事变,平津沦陷,天津南开校舍被日机轰炸焚毁,校长悲愤不已。蒋介石慰苓公曰:“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必有南开。”语至明断而诚恳,苓深受感动,自念当益加奋勉,为南开前途而努力。

图片45.jpg

重庆南开中学师生建校劳动

是年,津校部分师生于抗战序幕初展时,即辗转来渝,得以继续工作、求学,南开团体得以维持不散。1938年,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以示南开学校生命之延续及不屈之决心。彼时,因战区学生来渝纷请入校,学生人数增至1500人。此后10年,重庆南开在校学生人数在2000内。

图片46.jpg

建校初期重庆南开中学的校门

校长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当时,重庆南开中学升学率极高,师资队伍强,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广大青年以当南开学生为荣。十多年间,国际友人有来渝参观战时教育者,政府当局必令南开妥为接待,隐然认为南开为中国战时中等教育之代表。重庆南开中学的大气和斐然成就也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被美国总统特使、各国驻华使节誉为“中学里的大学”。

图片47.jpg

1936年重庆南开中学全体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