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活动

天涯共此时,人月两团圆

餐桌上的菜肴丰盛极了,不光有大闸蟹、清蒸海虾,还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重庆的本地风味和中秋的特色菜肴只多不少,水乳交融。况且更有我自己的最爱——月饼。可是面对着眼前这足以令人馋涎欲滴的一切,我却提不起太大的兴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点什么。
    今年,我们在爸妈的朋友家过的中秋夜。
    或许是因为一两周之前才刚和老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团聚过;或许是爸妈觉得回老家一趟太过辛苦劳累;亦或是好久不见的朋友实在难得一叙……但令我自己都感到奇怪的是,往年也并不年年都回老家团聚,可为什么偏偏今年我对这件事如此在意?
    可能是因为忘不了前段时间爷爷做完手术后躺在床上虚弱的身影;也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外婆远去时蹒跚的脚步;或者还因为想起了半夜外公从隔壁房间传来的抑制不住的咳嗽声吧……这一切,都让自己越来越切身体会到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含义。因而心里总会时不时涌起一阵恐惧,似乎他们有可能随时离我而去!
    还记得从前在老家过的中秋节,当真是最有团圆味的。老家的月饼比不上城里的月饼又大又圆,小小的一个有时甚至都不够吃;老家的菜也比不上城里的丰盛可口,但是在老家过中秋节的气氛可是比城里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呢!尤其是当全家人共同举杯祝福的时候,那一刻,热烈的气氛更是迸发到了顶点!美满的一大家子紧密地围坐圆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样的天伦之乐哪有穷尽!
    吃完饭,出了门,便是最为开阔的一方天地。这里没有乌烟瘴气,也没有钢筋水泥,唯有一轮皎洁的明月从山谷之间跃起,倒映在山涧明镜般的一泓湖水里。当真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更让人情不自禁地涌起一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兴致。抬头仰望,月明星稀;环顾四野,才发觉原来茫茫天地之间是那么的广袤无垠,一袭月光把它们清洗得几乎没有一丁点尘埃!这时身临其境,方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奥秘。
    我们一家人惬意的坐在湖边,爷爷与父亲一人一支烟,谈天说地;母亲与姑姑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细细切着带来的月饼;姑父牵着家里的弟弟妹妹跑到湖边打水漂、孩子们还嚷嚷着要捞起湖底那弯月亮;    奶奶望着月亮,轻轻叹了口气,想起了没能回家的小儿子……此时此刻,人与大自然早已融为一体,这般良辰美景,难道还有比它更美好的中秋夜吗?
    那时的月亮,是最美的,美到令人窒息的那一抹清辉直洒心底。
    前段时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句话:“中国人把除了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了情人节。”虽然有失偏颇,但是讽刺的现象却也很明显:现在许多人过传统节日,只顾吃喝玩乐与狂欢,已经不太注重节日本身所蕴涵的意义了。
    而回到节日本身的渊源。例如中秋,又称月夕,最早见于《周礼》,并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更是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吃月饼、赏月、饮一杯桂花酒、点一盏孔明灯。在江浙一带,观潮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中秋盛事!“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苏东坡的这篇佳作更是写出了中秋的潮水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的壮观景象。
    此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更是口耳相传。不仅如此,古人传唱的各种关于月亮的诗篇,也更为中秋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而反观今人所过的中秋,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中秋节本身所具有的内涵渐行渐远。
    有的人说,现在许多传统节日不似从前那样过,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变了,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是,谁又敢保证,现在这样过节留下的一定是精华,丢下的就绝对是糟粕呢?无论是中秋还是端午,不管是春节还是重阳,传承它们的意义都远远要大于批判它们的意义。
    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承载着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宝贵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下,只有把这些古老的文明传承得越好,把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有仪式感,才越能使我们早已习惯于浮躁和功利的内心从头至尾经历一次更加彻底的洗礼。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思乡与念人,在这个清辉万里的节日里,最易照见的便是这些凭栏赏月、倚窗思念的人。其实,祭拜祈福也好,相聚欢庆也罢。穿越古往今来千百年的时光,中秋节所寄托的最深层的底蕴,不过“人月两圆”而已。即使奔波赴远,纵然前程锦绣,最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缕合家安好的时光。
    今年的中秋,重庆的圆月没能如约而至。但愿明年中秋、后年中秋、岁岁中秋……能有机会再邂逅那轮从前一般圆的月亮,就算天公不作美,纵然中秋夜无明月,但只要守住心灵深处的那一轮皎洁的玉盘,神州万里,寰宇内外,彼此心中便皆能共沐一袭明月光!
    《天涯共此时,人月两团圆》指导老师王琳点评:本文洋洋洒洒,对比了作者过去和当下过中秋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呼吁人月两圆的中秋佳节的回归,本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文气畅达,是一篇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