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高二年级五云山寨实践丨青山作伴烟火暖,青春耕读正当时
“雨润百谷,万物逢时。”在美好的播种季节,南开中学高二年级的学子们背起行囊,赶赴五云山寨,以青春之名,和春天相约,将一堂“耕读课”开在了田野间。
竹编:经纬交合,指尖生花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朴素的竹片在匠人手中化作千丝万缕的精巧,汇聚成玲珑的形状。竹编课堂,同学们化身“小篾匠”,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纵横交错,五色碰撞,竹条变成形态各异的蒲扇、花篮、舟船,传统智慧与青春创意撞了个满怀。
插秧:泥泞中的诗意修行
“田水粼粼照人影,手把青秧插满田。”褪去鞋袜,赤脚踏入水田的瞬间,凉意裹挟着泥浆漫上脚踝。弯腰、分苗、插秧,“新手农夫”忙忙碌碌,却游刃有余。泥水溅满脸颊的同学们,在劳作中,用双手触摸到了农耕文明最质朴的温度,用脚步丈量了中华文化最坚实的来路。
野炊:山野厨房,烟火可亲
石头垒灶,枯枝作柴,铁锅一架,山野厨房即刻开张。洗菜、切肉、生火……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年们,此刻成了“厨神争霸赛”的主角。经历烟熏火燎,方见炊烟袅袅,不尝烹饪苦,何来饭菜香,同学们抓住难得的机会,真正体验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趣味。
应急救护:守护生命的必修课
绷带、三角巾、模拟人偶,五云山寨的红十字会教室变身“急救训练营”。学生俯身跪地,指尖按压模拟人偶的胸腔,从生疏到熟练的包扎手法,缠绕出对生命的敬畏。同学们平日执笔的手,正学着托起另一种重量。
毕业墙:以肩为梯,跨越山海
四米高的毕业墙矗立眼前,这是一次无声的挑战。最初的慌乱中,有人踩滑、有人脱力,但其余同学的手始终在最近的地方护佑。瘦小的肩膀甘作人梯,高举的双手筑成护栏。当最后一名同学翻越墙头,欢喜和感动也翻过心墙,让同学们终身难忘。
教师感受:泥土与星光,皆是课堂
语文教师 陈肯
蓝天白云下,穿行田野间。成长路上,同学们要挽得起衣袖子,也卷得上裤腿子,要有书香气,更要接地气!这次活动让同学们走出学校,走进生活,在所学中感受所需,在所需中坚定所学。明媚春光里,青春正闪耀。
英语教师 刘雨霖
课堂在山野上,答案在泥土里。这次社会实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针一线,且需耐心智慧。从这里出发,学生将更加理解文化的传承和生命的厚重,从而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更懂得运用知识的力量。
物理教师 李成丰
劳动育人,成长有声。与孩子们在五云山寨同耕共作,见证了泥土里绽放的成长:青涩的秧苗挺直腰杆,粗糙的竹条编织成器,野炊烟火中飘散着协作的馨香。攀越毕业墙时紧握的手掌,应急演练里专注的眼神,都在诉说课堂外的教育真谛——劳动不仅是双手的磨砺,更是心灵的觉醒。愿这些沾满泥土的时光,长成为孩子们生命里向阳的根系。
学生感受:乘风破浪,接续前行
高一1班 付瀚翔
清露未晞,夏虫初鸣。
自书山识海悠悠转醒,赴一场“雾山五行”。
青苔细细,绕过前人的脚印;
田垄依依,荡起来者的心境。
垂手拢线,俯身插秧——
任韧竹化绕指柔,待新苗成黄金浪。
压一放二,以柔韧淬炼刚强;
间三插一,借疏离勾勒和谐。
高墙横亘,便以并肩踏破险境,
四米二峭壁,顷刻化作“走泥丸”;
旁人涉险,偏以孤智破开迷局,
尺丈方巾,倏然织就“回春锦”。
将汗水铸成骄傲,以脉搏应和心跳……
疾步上山,缓步离开。
泥泞中埋下锚点,行囊里收尽天光。
待某日,于无声处、无人地、无事时,
再听——
惊雷裂空。
高二2班 雷惜文
逃生墙前——“为什么要救他?”“因为他是我的同学。”六个人,拉起四十多个希望;四个人,托起四十多个重量。每个人,为对方举起双手,为对方大声呐喊;为对方慷慨激昂,为对方泪洒现场。也许生命中的跋涉不能回头,我们只在对方的人生片段中短暂地出现又消失,但至少在那一刻,我们会感恩,我们会骄傲——原来真的有人,为了彼此奋不顾身;原来真的可以,为了集体克服所有。——真好啊,遇见的是你们!
高二9班 穆相尹
在“毕业墙”项目的“战场”上,我们宛如并肩作战的战友,每一个眼神交汇都是默契的信号,每一次双手的托举都是力量的传递。汗水湿透衣衫,疲惫爬上眉梢,可无人喊累,无人放弃。因为,我们都清楚,此刻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休戚与共、荣辱相依的班级命运共同体。成功将所有人送上高墙的那一刻,掌声如潮水般涌起,那是胜利的喜悦,更是班级凝聚力绽放的最绚烂烟花。这烟花,照亮了我们彼此心中那片名为“班级”的温暖角落,让我们在未来的漫漫征途里,无论遇到何种风浪,都能紧紧相拥,无限前行。
高二11班 王梓悦
微风拂过,细雨婆娑,我们来到五云山寨。这一次的体验谈不上轻松,但绝对称得上独特。一个人一生中总是会有很多的尝试,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走进学校,第一次了解南开……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责任、担当、团结……这样的品质促成了11班这样的一个整体,我相信每一个同学你都体会到了这一点。人生亦是如此,在你遇到低谷困境的时候,总会有人在后面推你一把,也总会有人在前面拉你一把。也许只有这样才是我们每个人走向成功,走向胜利的原因吧。
不长不短的山寨时光,南开少年与青山对话,与泥土相亲。他们以竹编写意,借秧苗作诗,在烟火中烹煮青春,在墙头中跨越成长,这段耕读岁月,终将成为少年心底澄澈的星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开人的足迹,永远向着生活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