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

我会记住一路上的柳暗花明

  • 我会记住一路上的柳暗花明——南开国际课程中心李玮珂: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分享 1
  • O ME! O LIFE! 2
  • 宾大校园Locust Walk 3
  • 电影E.T.片段 4
  • 李玮珂 5
  • 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兔子洞 6
 

李玮珂

2020级南开国际班学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ED录取

专业:电影与媒体研究

托福:110+

SAT1500+

AP七门:5

 

前言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内心的惶恐大过了1217日清晨接到录取时的喜悦。我写下的仅仅是个人的经历与感受,但我又如何能确定这之中不会包含偏见与巧合呢?我又如何能知道,我无意间写下的几行文字,是否会给同行者带来焦虑,给后来者带来臆断呢?

在选择留学的道路之后的两年多里,迷茫与不适仍是多数情况的主旋律,无数次的自我怀疑与否定也会或多或少动摇所谓“初心”的根基。所以我深信每一个留学生最恐惧的,最不愿面对的敌人不是白日里道路中央的标化考试、课外活动、文书面试;而是夜航时不知方向的不安,迷雾中自我怀疑的痛苦。

接下来的文字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但我仅仅希望能给读者的你带来一点点的轻松,甚至能拨开一点点迷雾。

标化能力

是什么帮助了我的标化考试成绩?我会像每一个留学生一样背单词、刷题、整理错题,翻来覆去做TPOSAT真题,踏进好多个不同的托福考场,在异国他乡SAT考点旁的酒店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但如果仅仅是这些,我真的可以成功完成我的标化考试吗?

课内学习

在南开国际班学习的时光里,英语课给了我很多灵感和启示。

在高一的阅读课上读到了让我从此爱上英语与写作的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晚上独自在房间里激动地一遍又一遍读过王尔德如诗般的语言。在高二的短篇小说课上读到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MissBrill,我被海明威极致简洁的写作手法所震慑,但同样是展现虚无与孤独,曼斯菲尔德意识流的方式也于我有着别样的魅力。

因为选修了历史,我第一次阅读了几百页的英语书籍。因为准备AP语言与写作,第一次在几个月内写下几十篇作文。我不能确信在两年中与英语语言本身的大量接触是否真正直接影响到了我最后的成绩,但我选择去相信它们带来了决定性的作用。

考试心态

对考试本身的准备一定是重要的。这样的准备不仅仅是时间的堆砌,能够抓住考试的精髓做出精准对应的训练同等重要,甚至能在恼人的时差与孤独的环境下仍保持心情平复稳定,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自己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当我们尝试把目光从一门标化考试本身拉远时,在学习中无意间的能力增长或许能真正帮助我们彻底战胜标化考试。如果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单词,进行了大量的补充阅读,SAT历史文章里晦涩的文本也不再是挑战时,托福阅读的说明文也就不会再让我们费尽心思了。

活动意义

忧虑与尝试

在刚刚进入高一时,活动是我所有痛苦的来源。每次下定决心做一项活动前都会有无数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困扰着我:这个活动是我真正喜欢的吗?我真正擅长这个活动吗?这个活动对我的申请会带来影响吗?大学招生官会认为这个活动有价值吗?

带着这些问题,说话不够利索的我加入了美辩社,参加了好多次美辩比赛,在好多次开题陈述中卡到中断;尽管从不擅长STEM学科,我在第一学期就报名了Brain Bee脑神经科学竞赛,面对初赛的考卷抓耳挠腮。

回想起来,我也许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样了解自己,而活动规划中的不断试错,正是让我自省与反思,重新认识自己,从而踏上最适合自己的轨道的过程。

意外的收获

当我们发现一项活动无疾而终,或者另一项活动被标注为“没有意义”“对申请没有帮助”时,在事件当中的我们总会不甘与愤怒。但从事后的角度回望时,我们可以尝试着主动避免落进愤怒的圈套,在好的一面里或许会有意外的发现。

我没有在美辩中拿到一份有价值的奖项,但思考论点与反驳的过程却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批判性思维。在脑神经科学比赛后我再没有尝试过理科竞赛,但准备的过程却让我意外对生物相关科目产生了兴趣,促使我在高二选修了AP心理学,而心理学的知识又对我高二夏校的学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在高一参加的现场写作比赛让我了解到了我对英语写作的热情,而在南开电影社的经历也让我明确了专业的选择方向。

申请自我

申请季是可怕的。

不安和焦虑会同时袭来——写下每一篇文书,描述每一个活动,准备每一场面试,我都会不停地想象招生官们做决定的小屋,一桌子的人对着一份Common App里十几页的文档尝试着拼出一个完整的我。未来四年,甚至整个人生的轨迹都会被几分钟里招生官举起或放下的手而决定、改变。

在申请提交之后,焦虑仍死死地抓着我。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提交的文档,害怕从中找出错误,却又笃定自己一定犯了错误。我会在网上看录取反应的视频,听以往学生录取的数据,然后不自主的去比较、担心、循环往复......

在最近的几周里,我不断地感受到仍在申请季中的好朋友们的焦虑与自我怀疑。我尝试着去安慰他们,但从一个幸运者的角度,所有的言语却又是如此苍白无力。尽管如此,我仍希望在这里可以用文字来摘下申请季头顶的皇冠——因为也许它是我们求学生涯至今的高潮,但却一定不是尾声——因为更美妙的乐章在这之后等着我们谱写。

专业的抉择

我申请的专业是电影与媒体研究。当然,我有着对电影无限的热爱,并且可以毫不犹豫地用整篇文章的长度来细细讲述一个七岁的男孩在一个寻常的夜晚如何被一部疯狂的电影所吸引,然后无可救药地掉入了兔子洞从此再也不愿出来的故事。

但我更希望谈到一路上的困惑——单单热爱是不够支撑我们前行的,特别是在满肚子疑虑的高中时期。当我的热爱成为了繁重的学业,甚至是未来的事业,我还会满腔热情吗?我会满不在乎地回应亲朋好友对毕业后工作的询问,但当我独自一人时,难道隐隐的担心就不会涌上心头吗?

我希望我现在就可以回答,然后做出一个永不会后悔的决定。但我却慢慢发现,这些问题不是为现在的我准备的——他们是关于我一生的问题,而区区一个申请季的探索根本不足以回答。

我现在给出的,同样也不是“一生”的答案,而仅仅是“现在”的选择:我希望可以从更加学术的角度去了解电影;我希望可以尝试一份在电影产业内的工作;我甚至希望可以一生与电影为伴。

如果在未来长长的,远见不到底的人生中我实现了这些选择,我会欢呼,在人生的尽头留下满足的微笑。但如果在这条路上我遇见了我不愿逾越的大山,我会知道我依然有无限的选择——美国本科课程对博雅教育的强调让我能够探索更多的学术科目;也许在研究生阶段我可以做更职业化的选择;工作之后我仍可以继续学习,去往我现在完全不敢想象的领域。

我拐了弯,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坚信在人生的尽头我依然会珍视我与电影的往事,也骄傲于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勇敢。

回望来路

申请季的最可怕之处来自于它的不确定性。

美国大学录取的一个原则是“全面审核”。招生官会把一个申请者所有的材料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做出他/她是否适合来我们学校的决定。但这个过程却无法回答几个最为灼人的问题——这个学校会因为什么录取/拒绝我呢?这个学校为什么会录取/拒绝我呢?

在进入申请季后,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同时带出更多的对过往的自我怀疑与悔意——我难道不够好吗?我原来为什么没有这么做?我如果这样做会不会更好?

我无法说服在申请季中的自己,但回望的时候,我越来越坚信这样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全面审核意味着学校不会单单因为一个细小的因素录取我,而同样,我也不会因为一个细小的因素而被拒绝。尽管我们是以碎片化的方式提交申请材料,但招生官的确会尝试将我们还原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而正是因为我们会被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没有什么,会比真实的自己更完整了。

我经过了十七年的人生,每一个微乎其微的经历与擦肩而过的人物都在塑造着,改变着我与世界相互作用与交流的方式。在主文书里写下一个“定义”我的故事,在附加文书里竭力寻找自己与学校的联系,在面试中说出心底最迫切的想法——尽管这些都是我选择展现给招生官的一面,但它们是真实的,它们是我独有的,因为,它们就是我。

在我提交申请之后的一周之后,我再一次读到了我的主文书,并且突然意识到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来自于写作当天清晨看见的一张电影海报的宣传词,和在书店里偶然读到的一句诗句。回想起来,我写作时并没有刻意想到这两个来源,那个句子仅仅是自然的从笔尖滑落了出来。

我们的申请也许也可以这样。真正无心去模仿他人,真正自然地去做自己,也许结果就像那个美好的句子一样,恍若天成。

 

2023级国际班招生咨询火热进行中......

重庆南开中学国际课程中心

电话:023-65340583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南街1

                           南开中学第三教学楼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