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之窗

弘扬教育家精神·南开大先生丨魏荣爵:“好学生”没有统一标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

因爱国而生的重庆南开中学,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躬耕教坛的“大先生”。他们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他们既为“经师”,更为“人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科院院士、重庆南开教师(1938年—1941年)魏荣爵的育人故事,希望以其事迹和精神持续感染、教育广大教师,通过公能固情、家校共情、教师育情、课程炼情、班级系情,塑学生之能、厚学生之德、明学生之志、化学生之品。

1.jpg

魏荣爵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声学家,中国声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声学专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声学教研室、第一个消声室和混响室。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能将语言变成图像的“可见语言图仪”,首创雾滴计数器,首先开展语言声学研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用现场语噪声方法测量汉语平均谱,试制成功“可见语音仪”。

声播四海 余音不绝

1938年—1941年,魏荣爵曾在重庆南开中学教物理,教学水平之高、教学态度之严谨有口皆碑。重庆南开中学1941级1班,28名毕业生,一共出了5位院士,其中4名同学,1名老师,4名同学是朱光亚、邹承鲁、郭可信、侯虞钧,而那位老师便是魏荣爵。

新中国成立后,魏荣爵成为我国声学大学教育创始人。他于195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声学专业,以及我国第一个消声室和混响室,于1962年指导建立了声学研究室,1978年扩建为声学研究所,后筹建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声学人才。

2.jpg

重庆南开中学院士墙(三排右二为魏荣爵)

3.jpg

重庆南开中学1941级毕业班全体师生合影(一排左四为魏荣爵)

人各有志 给分六十

魏荣爵虽治学严谨,但育人处事却显得有些“不羁”。南开有一位叫谢邦敏的学生,文科成绩十分优秀,但数理欠佳。1941年毕业生考试中,谢邦敏因物理不会做,于是在试卷上填《鹧鸪天》一首:“晓号悠扬枕上闻,余魂迷入考场门。平时放荡几折齿,几度迷茫欲断魂。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组人。”按当时南开中学校规,一门主课不及格者不得毕业。如果谢邦敏物理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文凭。而当时的阅卷老师魏荣爵并未给零分,而是回诗作评:“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后来谢邦敏考入西南联大法律系,建国后被任命为北京市法院第一刑庭庭长。

从此事上足以见得魏荣爵的惜才爱才、因材施教。他常说:“‘好学生’没有统一标准。考试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绝对标准,课业授受也不是衡量一个老师的绝对标准,人的本身才是目的、是尺度、是根本,其他一切都是从属的、次要的。”

4.png

魏荣爵(图源:中国物理学报)

科坛巨擘 矢志报国

1944年,魏荣爵赴美留学,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期间,与杨振宁是同窗好友。有人曾问魏荣爵:“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你对自己作何感想?”他在赞扬了杨振宁的才智过人以后,坦然答道:“我对自己走过的路感到欣慰。自任教以来,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已在我身边站立起来,他们当中不乏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他们之中有的人会登上物理高峰辉煌的殿堂。”

1951年,魏荣爵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后,被南京大学委任为物理系主任,讲授核物理、电磁学、声学等课程。执教60余年,魏荣爵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仅中科院院士便有10余位。在被赞扬“桃李满天下”时,魏荣爵坦然表示,无非是“因材施教”,以及“坚持”罢了。

5.png

魏荣爵(图源:360百科)

回顾历史上的南开,诸多教育大家朴实的话语仍在回响;注目现实中的南开,教职工们坚毅的脚步正在向前;展望未来的南开,新生代灼热的梦想如约兑现。教育家精神已然传承,在嘉陵江畔,于歌乐山下。有歌响起,有风扑面,有一群热爱教育的老师和立志强国的学子,他们在先辈的荣光中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