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校庆·追忆优秀校友丨1947级校友杨士莪: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
汪洋大海,是他的战场。他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的新格局。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他带领团队开展水声定位系统研制,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研制等重大项目奠定坚实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南开中学1947级校友杨士莪先生的故事。
杨士莪: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声工程专家,重庆南开中学1947级校友。长期从事水声工程技术教学科研工作,是我国水声专业的创建人之一。领导完成我国洲际导弹海上靶场水声测量系统,完成水声高速目标跟踪定位技术。并在水声综合考察、探雷技术、低噪声水洞设计、条带测深等方面均有建树。2022年9月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4年9月,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报国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家举家迁到重庆。年幼的杨士莪目睹了贫困落后旧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战火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杨士莪就读重庆南开中学,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在张伯苓校长看来,爱国是实现教育救国的前提,也是南开培养人才的第一要义。在这里,他学习科学、认识人生,由懵懂孩童成长为具有爱国意识、集体生活习惯与服务社会能力的蓬勃少年,并奠定了他一生进修的基础。
在杨士莪的记忆里,1944年12月是抗战以来重庆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日军深入贵州,重庆风声鹤唳,一些学生家长准备举家避居西昌,为其子女“请假”。年已古稀的张伯苓严正表态:“退学可以,请假不准。敌人当真来,南开只能与重庆同存同亡。”南开精神鼓舞了杨士莪,他和同学们以“为救国和报国而读书”为座右铭,刻苦学习,蓬勃成长。自那时起,报国的信念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杨士莪心中生根、发芽。
杨士莪就读重庆南开中学时的班级名单影印件
杨士莪为南开学子题写寄语
南开是一方发挥潜能、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
南开中学提倡“一人一项运动”,每一位学生都须参与体育竞赛。杨士莪身体瘦弱,始终是个“体育落后分子”,有时“观众”当得手痒了,也会到篮球场上传传球过过瘾。
学校鼓励培养学生十八般“武艺”,话剧团、京剧团、军乐社等各种社团不下百余。杨士莪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亲自组稿,办班级壁报《小公报》,报道班级和学校趣闻。《小公报》在同学中颇受欢迎,训导教师还给壁报题了词:“没有白费的努力,没有侥幸的成功。”这蕴含了老师人生态度的话,后来也成了杨士莪的生活智慧。
杨士莪对艺术的热衷与修养肇始于话剧,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他过足了话剧的瘾,《北京人》《风雪夜归人》《雷雨》《日出》……杨士莪曾表示,南开的学习不仅为他提供了充分发挥潜能、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也培养了他的乐群精神。
杨士莪在高考期间为学子手写寄语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
水声学科,对国家安全有着特殊重要性——在海水中,只有声波能远距离传播,人类所有“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几乎都要依托水声科学的发展来实现。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奠基人之一、全国最早的水声领域研究专家之一,杨士莪参与研制水声定位系统,并完成一系列长基线、短基线和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为中国水声学科建设、制定水声发展规划作出了贡献,为我国万里海疆装上“耳朵”和“眼睛”,筑牢“水下国门”。
60余年里,杨士莪以海为家。当被问及为什么88岁高龄还要出海实验时,他带着笑意和虔诚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但身体还好,脑袋还不糊涂,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出力。我这一生感到最欣慰的事,就是我对国家还有那么一点点用。”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0后”院士杨士莪为哈工大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课堂上,杨士莪深情讲述,用饱含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人生经历,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防建设。无论是在科研前线还是三尺讲台,无论是青春岁月还是耄耋之年,他都以坚定挺拔的“站”姿,坚守内心最笃定的热爱与选择,被学生们亲切称为“一站到底”院士。
杨士莪指导研究生的场景
90岁的杨士莪
“我是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心底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就唱两句,表个心意。”2021年,作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杨士莪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心潮澎湃地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是杨士莪对党和国家最深情的告白。他先后向家乡的南阳理工学院、母校重庆南开中学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捐出上百万元设立教育基金;在重庆南开中学,他捐款100万元以恩师名字命名设立“唐秀颖教育基金”,他表示:“我很幸运,年轻时遇到许多好老师。我深知良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特别强调该基金只能用于优秀青年教师表彰。“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过教训、栽过跟头的人应该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杨士莪用一生的坚守和付出生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对青年人才的爱护……
“烨烨其士,护千桅篷帆守镇疆海;菁菁者莪,开一派学问听寻水声。”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溘然长逝。这位一心致力提携后学、为国听海一生的大先生走了,但其开创的水声事业和坚守的铸魂育人精神,犹如茫茫大海上高耸的灯塔,指引着济济后来者,共同守护祖国的辽阔海疆……